我們今天經常會用讀得懂讀不懂,來判斷作品的好壞,有人認為越是高深莫測,便越是好作品,大部分人則認為,隻有通俗易懂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凡是讀不懂的,便是故作高深。
凡事不能太絕對,就詩詞來說,有通俗易懂的千古佳作,也有晦澀難懂的經典名篇。李商隐便是晦澀難懂的代表,但是,他的詩雖然難懂,卻深受無數人喜歡,比如《碧城三首》。
今天限于篇幅,隻說第一首。
李商隐的《碧城三首》到底是寫什麼?曆來衆說紛纭。
明代的胡震亨認為,這組詩是李商隐諷刺公主入道,唐代許多公主修道,李商隐同時期就有文安、浔陽、永嘉、永安、等公入道。清代的姚培謙則認為是“君門難進之詞”,朱彜[yí]尊則認為,第三首最後一聯的“武皇”,唐人常用來指玄宗,所以這組詩是諷刺唐玄宗和楊貴妃。
現代李商隐研究的專家劉學锴,著有《李商隐傳論》和《李商隐詩歌集解》,他認為這組詩是歌詠女道士愛情,對女道士“沖破宗教清規約束,追求正常人的愛情生活持肯定、贊賞的态度。這篇文章以劉學锴先生的觀點為準。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
碧城:《太平禦覽》:“無始天尊居紫雲之閣,碧霞為城。”詩中碧城喻指道觀。
犀辟塵埃:《南越志》:“高州巨海有大犀,出入有光,其角開水辟塵。”女道士用犀角作簪,以辟除塵埃。
玉辟寒:古人認為玉德溫潤,可以避寒。
首聯寫道觀以碧霞為城,欄幹曲護,極為華美,女道士頭戴犀角簪,身佩暖玉,高貴典雅。道觀本為清寒之地,“玉辟寒”暗示女道士塵心未斷,道觀成了歡愛溫暖之所。
清人馮浩《玉豀生詩集箋注》中說:“入道為辟塵,尋歡為辟寒。”
阆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栖鸾。
阆苑:神仙居處。此借指道觀。附鶴:道教傳仙道以鶴傳書,稱鶴信。
女床:山名。《山海經·西山經》:“西南三百裡,曰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鳥。”
這一聯寫仙宮道宮,幽會密約,常以鶴書傳情,女床山上,男歡女愛,樹樹栖息着鸾鳥。“女床”是雙關語,表面上是神話中的女床山,實際是指女道士的床。“鸾”是指男性。“無樹不栖鸾”,是明當時女道士談情說愛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星沉海底:即星沒,謂天将曉。
河源:黃河之源,這裡指銀河。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漢代張骞為尋黃河之源,乘木筏直到天河,遇到了織女與牽牛。
這兩句寫的一個天将破曉,雨過河源的情景。情景背後,隐約有段故事,但李商隐寫詩,經常将一段故事中最動人的情景擰出來寫,而将故事的背景跟過程隐去,這也是李商隐的詩難解的原因之一。
這一聯詩所寫的情景極為唯美動人,但所寫何事,很難索解,隻能靠猜。一般認為是寫女道士與情人歡會,天亮時情人即将離去的情景。雖然女道士談情說愛在唐代很普遍,但畢竟有違世俗,不能光明正大,天亮了,情人還是要避諱離去。于是兩人坐在窗前,看繁星沉入大海,看大雨下過河源,默然難語。
這本是尋常情景,但李商隐卻寫出了動人心魄的美。在世上,沒有哪個地方能看到星星沉入大海,也沒有哪個地方能看到大雨下到天河去。李商隐如此寫,碧城真變成仙宮了,它在無比高的地方,所以坐在窗前,便能看到星沉大海,雨過河源,這是何等的高遠缥缈。
而在如此壯美的景象中,有情人幽會,當窗同座同看,又是何等動人的情景,恐怕這是古詩詞中将情人幽會寫得最為唯美的一聯詩了。但是這唯美動人的情景中,卻又含着悲傷的氣氛。星沉大海,是天将破曉,情人即将離去,雨過河源,象征着雲雨既畢,歡會結束。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最後這一聯同樣難解,難解的地在于“曉珠”、“水晶盤”到底是指什麼?有說曉珠是指太陽,水晶盤是指月亮,也有說曉珠是指早晨的露珠,水晶盤是指盛露珠之盤的,衆說紛纭,莫衷一是,解釋起來都很牽強。
但是,我們從句式上,大體能感受到詩人在表達一種離别之時歡會難久的感慨,主人公渴望能跟情人長久地在一起,希望這份美好的感情長長久久。
李商隐的這首詩,确實難懂,但是卻依然令人喜歡,因為它有動人心魄的文字意境之美,尤其是第三聯“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完全不遜于“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一川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卷旗”這些千古唯美名句。
清代紀昀《玉溪生詩說》:“《碧城》則寄托深遠,耐人咀味矣。此真所謂不必知名而自美也”。紀曉岚說得對,有的詩,既始讀不懂,也不妨礙它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