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育兒季#英國一項新研究表明,胎兒在子宮内就會對媽媽所吃的食物的味道做出反應。研究人員由此認為,孕婦飲食可能會影響寶寶出生後的口味偏好,如适當引導,或許能幫助寶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刊登在國際期刊《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首次發現孕婦吃下的食物會影響胎兒的表情。該研究由英國杜倫大學胎兒及新生兒研究實驗室領導,英國阿斯頓大學及法國勃艮第大學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參與。
研究人員針對100名年齡介于18至40歲、孕期為32至36周的孕婦,進行4D超聲檢查,這種檢查方式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看清胎兒的面部表情。
參與者被分為三組:對照組在沒有任何幹預的情況下進行4D超聲檢查,另兩組則在掃描前20分鐘分别食用含有羽衣甘藍粉和胡蘿蔔粉(各400毫克)的膠囊。随後的超聲過程持續了大約25分鐘,使研究人員能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跟蹤胎兒的運動。
結果顯示,當孕婦食用較甜的胡蘿蔔後,胎兒在掃描時出現的通常是“笑臉”;而那些接觸味道較苦的羽衣甘藍的胎兒,則表現出更多的“哭臉”反應;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沒有接觸任何食物味道的對照組胎兒的臉卻始終保持中性,這表明僅少量的胡蘿蔔或羽衣甘藍粉就足以刺激胎兒做出反應。
該研究第一作者、杜倫大學博士研究生貝紮‧烏斯頓(Beyza Ustun)解釋說:“先前有研究指出,人們的食物偏好可能在出生前就開始了,而我們的研究是第一次在出生前看到這些反應。因此,我們認為,寶寶出生前反複接觸不同味道的食物可能有助于建立出生後的飲食偏好。這不但可以避免他們在斷奶時挑食,還有助于成長過程中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阿斯頓大學的傑基‧布利塞特(Jackie Blissett)教授說:“可以說,産前反複接觸的味道可能會導緻對産後體驗到的味道的偏好。換句話說,讓胎兒接觸不太‘喜歡’的味道,比如羽衣甘藍,可能意味着他們在子宮裡就習慣了這些味道。下一步是研究随着時間的推移,胎兒對這些味道的‘負面’反應是否會減少,從而導緻嬰兒在子宮外第一次品嘗這些味道時更容易接受。”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始一項後續研究,他們會追蹤這些嬰兒出生後的情況,主要觀察他們在子宮裡經曆的味道是否會影響他們童年時期對不同食物的接受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