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的内審過程滿足“符合性”的多,滿足“有效性”的少。所以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内審員隻要有張證書就萬事大吉了,進而忽略了内審員真正能力的評估和培養。
内部審核就是企業管理者的“眼睛”,在發現問題、尋找改進機會、防止問題重複發生和持續成功方面,發揮着積極的監視和督促作用,同時以PDCA循環,防患于未然和循序漸進,不斷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由此可見内部審核非常重要!
1、正确認識内審工作的重要性
産品質量是設計和制造出來的,由過程決定的,它包括工作質量(研産銷各階段輸入輸出的正确性,尤其是産品規劃和立項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設計質量(設計成熟度;标準化通用化覆蓋率,達标率。)、部品質量(部品的可靠性,不良率)、工藝質量(制造的工藝水平,直通率)。
這一切工作是由質量管理體系來保證的,内部審核是質量管理體系的需要,是體系有效保持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有效手段,更是持續改進的源泉。
内部審核的目的是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自我評價,審核的結論一般用于管理評審和其他内部判斷、決策等目的,也可作為組織自我合格聲明的基礎。
3、内審員必須具備的能力要求
現在有很多的企業錯誤的認為,隻要讓原來的内審員參加一下新版标準的培訓,拿到一個内審員證書就是合格内審員了,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
這次新版标準對于内部審核員(包括體系、過程、産品)的能力給出了非常具體細緻的要求,QualityIn質量學院賈自強老師總結為如下5個方面的能力:
過去我們總是輕視過程及産品審核員的能力要求,現在來看,其實對過程及産品審核員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比如在具備上述5大能力的基礎上,過程審核員要懂得相關工藝知識,而産品審核員要能夠進行實際産品的測量等。
為了培養及證明内審員能力及資格,我們可以建立“内審員能力資格矩陣”:
4、資格維持
新版标準強調内審員的資格與能力要予以維持和持續提升,不能一證管終身。
首先,組織必須規定内審員每年至少要參加的内審次數,避免隻有資格但不參加審核的情況。
其次,内審員的知識要持續更新,比如2019年新版FMEA發布,那内審員需要更新相關知識。其它内外部知識發生改變了,内審員的知識同樣需要更新,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文件中加以定義和描述。
來源:qualityin質量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