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赤絲虬脈是一種比較頑固的慢性眼病,也叫赤絲虬脈、白睛亂脈。臨床表現為白睛出現血絲,粗而粗,密而薄,條縷分明,甚至盤旋扭曲,長時間不退。病程較長,但發病範圍廣,一般預後較好;若治療失當,可導緻病情遷延難愈,甚至波及黑眼圈。和西藥一樣的慢性結膜炎。
一、患這種病的病因及症狀,大部分人還不了解
1、疾病病因
其發病多與外邪侵襲、食欲不振及疾病繼發等因素有關。基礎病機為火邪氣傷及白睛脈絡,血出,血出則血出。病在眼,與多髒腑關系密切。
(1)外邪侵襲
外感熱邪,損陰,虛火上炎,血熱郁結,有白睛血絲表現。風沙塵埃,或強光刺激下,白睛受損,發為本病。
(2)毒氣刺激性、損傷白睛而發病。
(3)飲食不規律
過多地食用辛辣刺激味的食物或肥膩的食物,或飲酒過多,損害脾胃,脾胃運化食物及水液代謝失調,濕濁内生,日久化火,上犯目,緻血脈瘀阻,發為本病。
(4)他病後繼
因暴風客熱症或天行赤眼等眼病治療不徹底,造成白睛紅赤日久,發為本病。眼部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等三種眼病,日積月累可誘發本病。
(5)其他病因
由于長期使用刺激性質的眼藥,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眶内腫塊擠壓等因素,損傷了白睛,血瘀阻滞,可發為本病。
2、疾病症狀
該病主要檢查見白睛表面見血絲,粗細不均,疏密不等,甚至盤旋扭曲。無明顯不适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眼癢、異物感、眼幹、眼累。
(1)有意識的症狀
可以出現眼部幹澀不适、疼痛瘙癢、頻繁眨眼、怕光流淚、視力不佳等現象。各種症狀在夜間或過度用眼後會加重。
(2)眼部症狀
疾病初起,白睛出現血絲,擴張的血管邊界清楚,粗細不均,疏密不等。早晨眼角有分泌物,白天眼睑可見白色泡沫狀分泌物,多而粘。發病日久,可見眼結膜肥厚,白睛充血遷延不愈,但無瘢痕。
3、相伴症狀
可以伴有口咽幹燥,失眠多夢,便秘,紅腫,便秘等症狀。如果病情遷延難愈,可波及黑眼圈,嚴重時甚至可緻盲。
二、患病後需要如何進行檢查和治療,需要多學習
醫師除對病人進行望聞問切的中醫檢查外,一般還需要西醫的結膜刮片,細菌培養,眶部X光片,裂隙燈檢查,血常規等。如伴有其他症狀、體征,也可作相應檢查。
1、身體檢查
(1)診察
主要包括面色、神态、姿态、雙眦、白睛、舌質及舌苔變化等。
(2)嗅診
以聽聲為主,醫師通過鑒别病人語調的高低、呼吸的長度等,初步判斷疾病的性質及病情的輕重。
(3)詢問
其中包括問眼睛局部症狀,問寒熱,問睡眠,問飲食,問二便,問出汗,問過敏史,既往病史和家族史。
(4)切開檢查
其中包括脈診和按診法,通過觸診和按診法了解眼壓和疼痛情況等,切脈診病。
(5)其他檢查
醫師可以進行視力檢查,驗光等,以判斷視力受損情況;也可以測量血壓,了解身體的基本狀況。
2、實驗檢查
(1)結膜刮片
發現嗜中性粒細胞及細菌,有助于醫生診斷感染的病因。
(2)細菌培養
結膜刮片下培養的細菌可以鑒别出感染菌,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和臨床治療。
(3)血常規檢查
以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為指标,以判斷是否有感染。
3、其他檢查
大夫可以做裂隙燈檢查。利用裂隙燈光學儀器,可徹底檢查眼睛,有助于疾病的診斷。
4、分析原理
醫師一般根據病人白睛上見血絲,粗而不勻,疏密不等,甚者盤旋扭曲等臨床特征,結合中醫望聞問切及相應的輔助檢查,作出診斷。另外,一般還需與同一種血脈中的赤脈傳睛等鑒别。
5、區别診斷
赤脈傳睛與赤絲帶:兩者均有白眼充血的表現。赤脈傳睛出現的血絲多是細小稀疏,多起于眼睑,逐漸向白睛蔓延,甚至可延至黑睛;赤絲虬脈為白睛出現的血絲,多為粗、細、密、細、細,甚至盤旋、扭曲,久而久之就會消失,若因誤治而誤治後,就可遷至黑睛。
三、患病後身體護理有哪些?預後工作要做好
1、總預後
該病為慢性眼病,病程較長,但發病範圍廣,隻要辨證正确,病證可逐漸改善,赤脈可逐漸消失,預後良好。
(1)危害
該病若治療不當,白睛血絲難以消退,病情可遷延不愈,甚至可向黑睛擴散。
(2)治療性
發病範圍廣,如果及時治療,病症會逐漸消失,一般預後較好。
(3)反複
如果病因未完全根除,或平時調護不當,就會導緻反複發作,病情遷延。
2、精神護理
患者平時應保持心情舒暢,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态,避免急躁易怒,憂郁抑郁等不良情緒,避免加重病情。對本病治療及時,療效較好,病人能了解疾病相關知識,積極治療,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3、藥物治療嚴格遵照醫囑滴眼藥水或使用眼藥膏。外治用清熱解毒類中成藥,需長期堅持服用。
4、手術護理
手術後要保持眼睛清潔,及時消毒換藥,避免感染,防止情緒激動等。
5、生活管理
病室宜整潔安靜,光線宜暗淡,定時開窗通風。外出時戴上有色眼鏡,避免風沙,塵土,強光等刺激物使病情加重。病後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用手或髒手帕揉眼睛,防止感染。
結語:病後注意休息,少熬夜,減少用眼次數。病人在積極用藥的同時,注意用眼衛生,減少用眼疲勞,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态等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機體的恢複。飲食宜清淡而營養豐富,尤其注意飲食宜忌,忌辛辣刺激及肥膩的食物,不宜過飽、過鹹、過甜,戒煙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