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耕讀傳家文脈長
耕讀傳家文脈長
更新时间:2025-11-22 04:27:31

耕讀傳家文脈長?“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自古以來,這則古訓被不少家族奉為家規家訓,寄寓着長輩對後世子孫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那麼,古人為何如此重視耕讀?今天,我們來說說詞語“耕讀傳家”,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耕讀傳家文脈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耕讀傳家文脈長(字裡行間耕讀傳家)1

耕讀傳家文脈長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自古以來,這則古訓被不少家族奉為家規家訓,寄寓着長輩對後世子孫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那麼,古人為何如此重視耕讀?今天,我們來說說詞語“耕讀傳家”。

關于耕,《說文解字》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為耕是一個形聲字,“耕,犁也,從耒井聲”。另一種說法認為耕是會意字,“一曰古者井田,謂從井,會意”,也就是認為,耕,從耒、從井,“耒”是農具,而“井”則是田地。耕的本義是“犁也”,指用犁翻松田土,泛指耕種、農耕之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耕作勞動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方式。而“耕”,往往又與勤勞的品質聯系在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裡從事農耕勞作十分辛苦,因而也就有了“力耕”等詞。

讀,是一個形聲字,《說文解字》解釋為:“讀,誦書也,從言賣聲”,本義為誦讀詩書經文,後引申為閱讀、學習之義。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王夫之說:“夫讀書将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可見,古人推崇讀書,不僅為了讀書應舉、出仕為官,同樣也将其作為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徑。

千百年來,中國古代不少文人學士對耕讀生活十分推崇。一些士人給自己的書房畫室起了諸如“耕讀軒”“耕讀山房”等名。詩詞歌賦中,也常見關于耕讀生活的描述。如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元代王冕《耕讀軒》:“犁鋤負在肩,牛角書一束”,明代徐勃《過荊嶼訪族兄文統逸人隐居》:“半榻暮雲推枕卧,一犁春雨挾書耕”。

那麼,耕讀文化是如何形成發展的呢?其實,耕讀并舉的生活方式由來已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士人躬耕的記載。《論語·子路》載“樊遲請學稼”,《說苑·立節》載有“曾子衣敝衣以耕”。農家學派的許行提倡士人應耕讀并舉,《孟子》記載:“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屦織席以為食。”許行不僅自耕自食,還帶領學生從事農耕勞動。及至西漢,揚雄提出,“耕”不僅是謀生的方式,從中也可以體悟“道”與“德”,《法言·學行》中說:“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東漢袁闳把耕田與治學并舉,《後漢書·袁闳傳》載:“(闳)服阕,累征聘舉如,皆不應。居處仄陋,以耕學為業。”北宋時期,宋仁宗頒布勸耕勸讀政策,鼓勵士人、農家子弟參加科舉考試,而且規定必須在本鄉讀書應試,促使各地普設各類學校。這樣一來,便把士人、農家子弟與家鄉土地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耕讀相兼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逐漸形成重視耕讀的文化傳統。

自古至今,許多家庭都把“耕讀傳家”作為一則重要的家規家訓,用以勸勉後世子孫重視耕讀,做到勤勞耕作,讀書上進。第一部正式将耕讀傳家列為家訓的是唐末五代章仔鈞所作的《章氏家訓》,其中明确提出“傳家兩字,曰耕與讀;興家兩字,曰儉與勤”,教育子孫後代要勤于勞動,讀書明理。明末清初理學名儒張履祥認為應該耕讀并舉,他在《訓子語》中說:“耕與讀又不可偏廢,讀而廢耕,饑寒交至;耕而廢讀,禮義遂亡。”晚清名臣左宗棠把“勤耕讀”作為傳家之本,他曾寫下“要大門闾,積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讀書”的楹聯教育子侄後輩,要在力耕和勤學上下功夫。

在耕讀文化發展過程中,“耕”和“讀”的内涵也越來越豐富。“耕”不僅是一種生産生活方式,“讀”也不隻是為了讀書應舉。在辛勤勞作的同時,可以培養勤勞務實、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品質,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辛勞與不易,更有助于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而讀書則不僅可以立志、更能修身、立德,激發“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通過耕讀培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情操,不斷滋養個人道德品格,從而使得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這正是耕讀傳家的現實意義所在。(吳宇軒)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和田大紅棗和小灰棗哪種棗好
和田大紅棗和小灰棗哪種棗好
買和田棗,不能光看個頭大小,記住棗農這4點,才能買到正宗好棗。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媽媽們最喜歡的大棗,就是新疆和田大棗,肉大核小,用來煲湯、蒸發糕、烤點心,味道甜美,營養豐富。但網友對和田大棗的認識停留在表象上,認為和...
2025-11-22
金沙江創投朱嘯虎無聊猿
金沙江創投朱嘯虎無聊猿
每經編輯:祝裕朱嘯虎每經記者韓陽攝在創投行業内,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是一個特别的人物。他的特别,不僅在于精準地捕捉到了滴滴出行、餓了麼、映客等“獨角獸”,也在于他在傳媒面前直言直語,從不掩飾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還在于他始終站在互聯網創業...
2025-11-22
發财樹新葉枯萎
發财樹新葉枯萎
發财樹又名鵝掌錢、馬拉巴栗,是一種木棉科的常綠小喬木,也是一種優良的觀葉植物。發财樹的外形挺括優美,葉片蔥綠油亮,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不管是将它擺放在客廳還是用來裝點庭院,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發财樹新芽枯萎是怎麼回事,又該...
2025-11-22
張家港高鐵站東廣場什麼時候開建
張家港高鐵站東廣場什麼時候開建
張家港高鐵樞紐站位于塘橋鎮境内新204國道東側,距離市中心約13km,是滬通鐵路、南沿江城際鐵路、通蘇嘉甬鐵路三線合一的樞紐站。目前,張家港高鐵樞紐站站房主體結構已經搭建完成!目前,施工人員正在為站房頂部的鋼網架施工和二次結構施工做準備。同...
2025-11-22
網絡文學與當代文學發展的關系
網絡文學與當代文學發展的關系
網絡文學與當代文學發展的關系?作者:張春梅(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網絡文學與當代文學發展的關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網絡文學與當代文學發展的關系作者:張春梅(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今天談網絡文學,...
2025-11-22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