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洗護用品中,人們接觸到的二惡烷含量大概僅占風險劑量的八千分之一。
對于捕風捉影反複拿二惡烷“說事兒”的網絡文章,業内人士表示,這類消息可能别有用心,客觀上,也會對很多産品造成傷害。
最近,一則标題為《3款“洗發水”已經被查封,家裡有的趁早扔,當心“癌症”踏破門!》的消息在網絡瘋傳。這3款緻癌洗發水到底是哪些産品?又是被哪個部門查封的?
記者在網絡搜索發現,這篇令人心驚膽戰的消息中,并未指出具體哪三種洗發水品牌緻癌,而是将矛頭瞄準了洗發水的三種成分:二惡烷、矽油和防腐劑。所謂的“查封”也是子虛烏有,完全是奪人眼球的“标題黨”行為。
這則“新聞”其實也不過是本報記者曾經報道并通過相關專家澄清過的“舊聞”:“含有緻癌物”不等于“緻癌”。
抛開含量談危害:不科學
關于洗發水成分的話題,多年來一直争議不斷,但争議的焦點卻幾乎每次都有二惡烷。
早在9年前,也就是2010年7月,香港某媒體發文指出霸王洗發水含有緻癌物二惡烷。消息一出,霸王洗發水深陷緻癌風波長達六年之久。雖然最後霸王起訴該媒體後終于勝訴,并“沉冤昭雪”,但經過六年的風波,其市場份額已經大大縮水,甚至可以說是遭遇了滅頂之災,與風波之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最近卷土重來的“緻癌說”,再次把洗發水中的二惡烷列為頭号緻癌物。甚至有報道稱,市場上九成以上的洗發水都含有二惡烷。
事實上,有關二惡烷的知識媒體也早已反複報道多次,多方專家也已經反複澄清:二惡烷本身不是洗發水的原料,而是原料在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副産品;絕大多數洗護類産品都含有二惡烷;抛開含量談毒性,不科學。
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專業畢業、如今在山東陽信某化工廠從事化工原料配制研究工作的朱啟明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再次确認了上述說法。他告訴記者,他們工廠為很多日化廠家提供生産原料。“沒有哪個生産廠家會采購二惡烷作為生産原料,這是日化工藝本身的一種副産品,一般就是表面活性劑的副産品。”朱啟明說,“除了洗發水,食品、藥品還有很多日用消費品,都難免會有二惡烷存在。二惡烷是緻癌物,但隻要含量不超過100ppm,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對于網上聳人聽聞的洗發水緻癌的消息,朱啟明表示,這是一種混淆視聽的說法。“紫外線也緻癌,難道我們都不能曬太陽了?适當曬太陽對健康是有好處的。雞肉、蝦甚至西紅柿裡都有可能含有二惡烷,我們就不吃這些食物了?每天洗一兩次頭,洗發水中即便有二惡烷,對人的危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你不能自作主張地假設每個人每天會用掉100瓶洗發水,所以就‘緻癌’了。不能因噎廢食。”
對于朱啟明所說的“100ppm含量對人體無害”的說法,記者查閱的澳大利亞某衛生與安全機構的技術報告的說法也與之吻合。
該報告指出,日用消費品中二惡烷的“理想限值”為30ppm以下,毒理學上可以接受的上限值為100ppm。該報告也明确指出,脫離劑量談毒性是沒有意義的。
現行規範已經“卡得很嚴”
雖然100ppm以下含量的二惡烷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但記者查閱《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發現,國家對二惡烷的限制非常嚴格。
據記者了解,目前化妝品中二惡烷的限量值暫定為不超過30ppm,還不到上面說的100ppm的三分之一。
但據中國香精香料化妝品協會專家介紹,我國國家标準沒有對二惡烷的強制抽檢項目。
不強制抽檢是否會導緻超标?
專家告訴記者,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從大約40多年前開始,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就開始對化妝品中的二惡烷含量進行監測。持續幾年的監測發現,二惡烷含量還不到0.08%。
相關報道援引的加拿大和美國衛生部門的評估報告顯示,微量二惡烷對兒童也不會造成危害。
根據加拿大衛生部官網發布的文章,日用洗化用品中,人們接觸到的二惡烷含量大概僅占風險劑量的八千分之一。
即便是2017年被曝二惡烷超标的寶潔多款洗發水。記者查閱當年報道得知,其洗發水中檢出的二惡烷超出了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建議的10ppm的含量,其中某款洗發水為24ppm,但仍在我國标準規定的30ppm範圍之内。
對于有些方面說我國标準不如歐洲标準嚴格的說法,專家認為,10ppm也隻是“建議的安全水平”。“建議肯定越低越好,最好為零,但是否可行,是否形成标準強制實施就是另一回事了。”
對于捕風捉影反複拿二惡烷“說事兒”的消息,朱啟明則表示,這種消息可能别有用心,客觀上,也會對很多産品造成傷害。(本報記者 張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