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學解讀,“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一直流傳甚廣,其實在古詩詞的賞析中同樣如此。很多古詩詞,不同的人去解讀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出發點,很難分出對錯。
就像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對于這句話一般的解讀都是“青山遮不住滾滾奔騰的江水,它畢竟還是會東流而去”,其中“不住”二字被理解為“擋住”。但是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卻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此句中的“不住”應該是“不停,不斷”的意思,這整句話翻譯過來應該是“無數青山不停地阻擋奔騰的江水,本來流向東方的江水,隻能往東流去”。
這樣的理解雖然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質疑,但仔細想想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首詞本來就是寫的愁緒,整首詞都是黯然銷魂,如果按照一般的解讀,這兩句所表達的情緒就是慷慨激昂的,這和全詞的意境有點相悖。而且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有“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句,這句詩中的“不住”就是“不停”之意。所以雷海的解讀雖然新奇,但确實是有自己的論據,這樣的解讀難論對錯,正是應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最近同樣是詩詞大會的一位選手,對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詩句“玉人何處教吹箫”課本中的解讀發出了質疑。那麼他的質疑有道理嗎?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他曾經在揚州做官,和同僚韓綽關系莫逆,兩人時常一起出沒于煙花柳巷之地。後來杜牧調任至京城,但是偶爾也會想起在揚州的美好生活和好友韓綽,于是便寫了這首詩寄贈給韓綽。
這首詩前兩句主要描寫的是深秋江南的風貌。從遠處看來,青山隐隐約約綠水千裡迢迢,詩人目睹着京城深秋的凋零,不由想起江南的這個時節花草還未凋零。首句既描寫了江南的山清水秀,其實也是側面點出了詩人和友人相隔甚遠,中間隔着隐隐青山和迢迢流水。而京城秋日的蕭瑟和記憶中江南的秀美風光,不由讓詩人對于江南的山清水秀産生了濃濃的懷念。
江南那麼多的好風景,那麼詩人影響最深刻的又是什麼呢?這自然就引出了第三句“二十四橋明月夜”,關于“二十四橋”,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揚州城内原本的二十四座橋,另外種則是指吳家磚橋,因為古時候有24位美女在這座橋上吹箫而得名。不管是哪種說法,反正有橋有明月夜,自然少不了紅船畫舫,自然少不了莺莺燕燕,而想起曾經和韓綽一同在這樣的夜色中尋歡作樂,詩人便不由打趣好友“玉人何處教吹箫”。那麼這句詩到是什麼意思呢?
這最後一句中“玉人”二字,我們普遍的理解都是美人,畢竟“美人如玉劍如虹”,但實際上在唐代“玉人”也可以比喻俊朗的才子,在元稹的《莺莺傳》中就有“疑是玉人來”的詩句。所以這裡的玉人指的就是元稹的好友韓綽,畢竟這首詩詩名叫《寄揚州韓綽判官》,倘若全篇沒有韓綽,那豈不是很怪異。
這其實比較好理解,自古以來争議比較多的是這一句中的“教”之一字,課本中對于這個字的理解是“教學”之意,應該讀第一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韓綽你這個玉人在哪裡教人吹箫?
但是對于這種理解,詩詞大會選手陳曦駿卻是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裡的“教”意思應該是“使或者令”,讀第四聲,整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韓綽你這個玉人在哪裡命令美人給你吹箫演奏?
如果是單純從這個角度出發,似乎兩個理解都說得通。不過陳曦駿卻是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讓人感受到了這位80後小夥的高明。他是從詩的平仄入手,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七言近體絕句,三平尾在格律詩中是大忌。所以在這裡“教”必須用去聲,也就是應該理解為“使或者令”。不得不說這樣的解釋确實比課本中的更令人信服。
而且在筆者看來,作為杜牧好友的韓綽,本就是一名官員,在花前月下之際,他應該是盡情享樂的,又怎麼會去教歌女怎麼吹箫演奏,這明顯也是不合邏輯。所以我個人是更支持陳曦駿對于這首詩中“教”字的解讀。
其實關于這個字,古人也是争了很多年,在《唐絕詩鈔注略》就有“唐詩中‘教’字皆乎用,無去聲字;且‘學吹箫’煞有風緻,‘教吹箫’有何意味耶?”這樣的記載,顯然當時對于這個字就有不同解讀的争議。
那麼通過對于這兩種解讀的了解,大家更傾向于哪一種解讀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