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技術工人是産業工人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在國家着力推進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大力推進産業工人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且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提高技術工人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積極推動技術工人實現技能緻富,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兩會提高技術工人待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兩會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技術工人是産業工人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在國家着力推進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大力推進産業工人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且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提高技術工人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積極推動技術工人實現技能緻富,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待遇偏低是影響産業工人隊伍建設的重要問題
經濟待遇是勞動者通過合法勞動獲取的工資、福利、獎金等,是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渠道。當前,技術工人工資水平不高且工資增長較為緩慢。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制造業專業技術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17611元,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為167097元,兩者存在明顯差距。較低的待遇不僅影響技術工人的生活質量,也給當前産業工人隊伍建設帶來一系列較為嚴峻的問題。
一是造成技術工人流失。随着平台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從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态領域工作,這勢必會造成技術工人的流失。廣東省總工會在2021年的一項調研顯示,48.15%的受訪人員在進入新就業形态領域前都有過在工廠流水線或制造業企業工作的經曆。
二是不利于技術工人職業技能的提高。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技術工人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随着技術等級的提升,收入也會相應增加,這促使技術工人願意積極主動提升自身職業技能。當前,随着工資水平的下降,技術工人普遍不看好其工作前景,花費在提升自身職業技能上的時間相應減少。據調查數據顯示,60.5%的初級工、60%的中級工以及69.2%的高級工在最近5年都沒有自費參加過進修或培訓。
三是不利于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是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有助于養成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新的社會風氣。現階段,技術工人這個職業普遍不被看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術工人的低收入導緻其社會地位較低。
二、技術工人待遇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是國内高端制造業發展不足,産業亟待升級。中國制造業是伴随着全球經濟上升周期和本土消費擴張而崛起的,雖然在規模上占據優勢,但是科技化程度較低,缺少自主創新能力,大都在産業鍊低端,從事低附加值生産,更高的企業利潤缺乏支撐,因而限制了企業向技術工人支付更高工資的能力。智聯招聘2022年5月發布的《高技術制造業人才需求與發展環境報告》顯示,高技術制造業的平均薪酬為9935元/月,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制造業生産制造及有關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8024元,兩者相差甚大。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尚不完善,勞動收入分配占比較低。據曆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勞動者報酬占比從2000年的53.37%下降到2011年的47.49%,之後又有所回升,至2019年達到52.27%,不過回升期間仍有7年低于50%。在實踐中,一些企業還存在資本收入侵蝕勞動報酬的現象,企業故意壓低和拖欠技術工人工資,個别企業還錯把最低工資标準當作實際工資基準,或者按照略高于最低工資标準的水平發放工資,長期維持技術工人低工資水平。還有一些地區企業生産一線技術工人的工資水平低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企業平均工資增長速度長期低于利稅增長速度。
三是技術工人上升空間有限,發展通道不暢。在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中,管理人員與技術工人有着明顯的身份界限,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待遇相差較大,技術工人橫向轉崗通道狹窄,很難跻身中高管理層。雖然部分企業設立了管理、科研、技能人才三組晉升通道,但學曆關仍是技術工人難以逾越的門檻。在職稱評審上,不少地方試圖突破一線技術工人參評專業技術職稱的瓶頸,但相關政策在部分企業難以落地落實,相關部門也缺乏對政策執行的監管和評估,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審依然面臨困難。
三、促進技術工人收入提高的路徑探析
中等收入群體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中堅力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力資本基礎。指出:“技術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技術工人隊伍。”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在堅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上,不斷改進初次分配,完善相關技能人才評價制度,使技術工人更合理地分享社會财富,進一步促進現代化和共同富裕。
一是加快制造業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高端制造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技術人才收入提高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國内外環境日趨複雜,面臨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雙重擠壓,同時還存在供需結構不平衡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投入力度,穩定制造業比重,夯實向高端邁進的動力和基礎,實施關鍵核心技術和産品攻關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術。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推動制造業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通過産業升級與經濟結構優化為技術人才提供更多的高薪就業崗位,促使産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
二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減少勞動者工資就意味着增加利潤。對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利用相關政策提高勞動者收入,要積極發揮最低工資制度作用。最低工資标準對于調整勞動力市場中資本與勞動的分配比例、平衡企業與勞動者的要價能力、縮小社會收入水平差異具有重要意義。國内外研究表明,最低工資制度會淘汰一些低技術崗位,提高低技術工人的工資,從而縮小收入差距。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及時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标準,同時将監管政策落實到位,保障技術工人從中受益;要持續深化個稅改革,在再分配中以工薪階層為主的中等收入群體負擔較重,而對高收入者影響較大的資本利得征稅偏少;要深化稅收改革,分地區、分群體靈活調整免征額,完善專項附加扣除體系和扣除範圍,充分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切實增強技術工人的獲得感。
三是暢通技術工人職業發展通道。發揮政府、用人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作用,改革完善技術人才評價制度,根據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特點、成長規律,合理設置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指标,注重技能水平和工作實績考核。認真執行《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暢通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健全從入門到精通、從學徒到大師的多維度、階梯式人才培養評價體系,讓技術人才有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更多的發展路徑。積極鼓勵企業建立技術工人職業晉升多通道機制,推動技術工人在管理、專業技術、職業技能三者之間橫向發展流通。
四是積極發揮工會在工資集體協商中的作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的具體措施,是完善企業工資分配機制的重要舉措。普通勞動者在企業處于弱勢,通過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有助于幫助其增加工資收入。要統籌把握企業生産經營狀況和行業特點,建立技術工人工資正常增長和調整機制,紮實做好指導協商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工作,根據工資調控政策,适時調整技術工人工資,防止協議工資标準常年不動。要加強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成員單位聯系溝通,深入企業指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技術工人對工資分配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最大限度維護技術工人的合法權益。
(作者:王貫軍,單位:廣東省總工會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