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乃至四川人在罵人或表示親昵的時候,總喜歡稱呼對方為“龜兒子”。
如:“老子弄死你個龜兒子”——表示憤怒;
“你龜兒子還有點名堂呢”——表示親昵或贊許。
其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
▎張儀
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秦國強兵沿着“金牛道”浩浩蕩蕩穿越秦嶺,以排山倒海之勢滅掉了不可一世的蜀國。蜀國最後一代君王開明十二世,被秦軍亂箭射死在彭山縣境内。
這隻烏龜遺骸被張儀視作神靈供奉起來,但張儀被秦惠王召回後,這隻神龜的下落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到了唐代,這隻靈龜殼又浮現世間。據李石《續博物志》記載:當時成都府有一個守護銀庫的小吏,名叫宇文遇,他就曾看見一隻六尺長的巨大龜殼被完好地珍藏在府庫中,通身裹以大紅緞。一天晚上,西川節度使高崇文命令手下把這隻龜殼取走了——過了幾天,宇文節度使的腰間便多了一條用龜殼做成的腰帶。
實際上,成都的确與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府河和南河中出現巨龜的記載也屢見不鮮。
▎李馥榮所著《滟澦囊》
康熙年間李馥榮在《滟澦(yu)囊》書中記載:崇祯十七年,張獻忠将要屠四川時,成都濯錦橋下突然出現一隻綠毛龜,直徑達五丈長,身後有數百隻小龜相随,曆時三天,引得全城人都跑來圍觀。有些懂得占蔔的人就說,成都快要發生大災難了。
同樣是在這本書中,作者在記述吳三桂反叛清廷、将要率軍入川時,寫道:康熙十三年癸醜,成都濯錦橋下又出現了一隻綠毛龜,它大如車輪,見背不見首,也有數百隻小龜衆星捧月般圍繞着它。它們像一次寓意深刻的行為藝術一樣,又在成都市民面前展示三天,才又突然消失不見。
▎王士祯
清初大文士王士祯在《隴蜀餘聞》一書中也說到了這隻神奇的大龜,說它平時都潛在江底,不易見到,但是康熙癸醜年間,它卻帶着上千小龜,出現在東門外的江水中,“大如夏屋”。
王士祯别号“漁洋山人”,一生中曾經兩次入川,第一次是康熙十一年,他奉命來成都當主考;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奉命到成都祭祀江河古迹。他談到這隻巨龜時,口吻不是親見,而可能是聽成都的老百姓或官吏們的口述。
不管這隻巨龜是否存在,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成都城自古與龜有着深刻的淵源。而所有這些淵源,最終變成了成都人的口頭禅——“龜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