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二胡時要不要有肢體動作?回答是要有的,而且還是必要的。但是,這種肢體動作要把握好度,過分了,顯得張狂;不足,則顯得僵硬呆闆。
一些二胡愛好者對拉二胡時有肢體動作這件事頗有微詞,認為毫無必要,更有人認為這純屬“得瑟”。其理由是:二胡演奏是一種聽覺藝術,其藝術要體現在聽覺上。而肢體動作屬于視覺藝術。誇張的肢體動作屬于本末倒置,完全沒有必要。
客觀的講,一些人的這種觀點還是有道理的,隻是過于片面了。
其實,拉二胡時有肢體動作是應該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理由主要有兩個:
一、二胡演奏是一種表演藝術,特别是舞台上的表演,如果演奏者在舞台上正襟危坐,身軀挺直,面無表情上的變化,木雕泥塑般的在拉二胡。這樣的二胡演奏,二胡拉得再好,恐怕大家也會難以接受的。
相反,二胡演奏者在拉二朝時,配以肢體上的動作,身軀偶有左右晃動、前後俯仰,面部表情随樂曲的情緒表達需要,或悲或喜,挑動一下眉稍或微微一笑,觀衆的情緒也一定會受到感染,演奏的藝術氛圍會更加濃烈一些。
二、二胡曲的演奏,既是樂曲情緒的再現,同時也體現了二胡演奏者的二度創作。這種藝術再現和二度創作,一方面體現在樂曲的本身,同時也體現在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中。肢體動作雖然是樂曲表達上的一種輔助形式,但這種形式是必要的,人們在欣賞藝術的時候,除了喝彩這種聲音表達外,也會有點頭稱贊這種肢體語言表達形式。
同理,二胡演奏除了強調聽覺作用外,視覺上的肢體動作也是藝術展現上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拉二胡時的肢體動作,不是主觀上的故意,而是情緒流露的一種自然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種身不由己的不自主行為。
但凡是會拉二胡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和體驗,就是一旦你陷入二胡曲的某種情感時,你的情緒便無法自己控制了,完全會被樂曲規定的情緒牽着鼻子走,歡樂時,會眉飛色舞,憂傷時,便會眉頭緊皺,恬談時,表情會自然。總之,你的情緒已經不屬于自己,完全受樂曲情緒的擺布。
拉二胡曲《江河水》時,你的面部表情一定是憂傷的,如果有笑意呈現,那就是犯了情緒還匹配的錯誤。拉《喜送公糧》或《北京有個金太陽》這類以表現歡樂情緒的樂曲時,你的面部表情一定會是眉頭舒展,目含笑意的。
所以,所謂的肢體語言,無非就是演奏曲子情緒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已。它具有可控和不可控兩個屬性。可控性在于它可受主觀控制,在于主觀上對其“度”的把握。不可控性,則在于它要受主觀情緒的制約,個人的喜怒哀樂,完全要取決于樂曲情緒表達上的需要。所謂身不由己,就是這個道理。
拉二胡時的肢體語言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軀幹表現,體現在軀幹的左右晃動和前後俯仰方面。
二是頭部,表現在頭部的左右轉動及上下點動上,所謂點首是也,它的含意既表達對樂曲的肯定,也表達對自己演奏技能的肯定。
三是面部的表情變化。閉眼,表示自己已陶醉在樂曲的意境之中。微笑,則是對自己演奏技藝的滿意度的判定,也是樂曲情緒表達上的需要。眉頭緊鎖,是一種憂愁情緒的表達。表情自然,則是一種恬談心情的展示。總之,面部表情的豐富,是一種最為常見、内涵也最為豐富的一種肢體語言表現形式。
拉二胡,離不開肢體語言這種表達形式,不能否定它的表現作用。應用肢體語言,切忌不要過分誇張,動作過分誇張,效果會适得其反。這個度的分寸把握,要在實踐中悉心體會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