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區的野生常見鳥類?據“浙江發布”公衆号消息,近日,浙江省林業局、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浙江野鳥會)、杭州市鳥類與生态研究會共同發布2021年浙江省鳥類新記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福建地區的野生常見鳥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福建地區的野生常見鳥類
據“浙江發布”公衆号消息,近日,浙江省林業局、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浙江野鳥會)、杭州市鳥類與生态研究會共同發布2021年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2021年,浙江省新增野生鳥類記錄12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根據目前在編的《浙江野生動物志》,已記錄全省野生鳥類560多種。
新增野生鳥類
浙江省新增的12種野生鳥類分别為棕三趾鹑、粉紅椋鳥、藍臉鲣鳥、雲南柳莺、白斑尾柳莺、白腰叉尾海燕、家鴉、家麻雀、漠 、靴籬莺、草原鹞、綠眉鴨。
01棕三趾鹑
Turnix suscitator
發現地點:台州市臨海市沙灣村
和浙江常見的鹌鹑(Coturnix japonica)相比,該鳥體羽有更多夾雜黑色和皮黃色的斑紋,喙、跗跖、腳趾都是藍灰色,經鑒定是一隻棕三趾鹑,是2021年發現的第一個浙江省鳥類新記錄。棕三趾鹑分布于我國東南、華南和西南地區,最靠近浙江省的分布地為福建東北部,本次記錄拓展了其在東部地區分布的北限。
02粉紅椋鳥
Pastor roseus
發現地點:杭州蕭山區橋園路附近
該鳥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也是杭州市鳥類新記錄。粉紅椋鳥是一種體色靓麗的鳴禽,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冬季在華東地區亦有少量的迷鳥記錄,上海、福建等地都有零星記錄。這隻粉紅椋鳥混群于本地土著絲光椋鳥(Spodiopsar sericeus)和灰椋鳥(Spodiopsar cineraceus)之中,但其黑色的頭、頸部和粉赭色的胸、腹部都表明了它與衆不同的身份。
03藍臉鲣鳥
Sula dactylatra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發現地點:舟山市岱山縣長塗鎮海灘
它被發現時狀态虛弱、不能飛行。其體型較大,體羽呈黑白二色,喙為象牙色、短粗而呈圓錐形,眼周羽毛為藍黑色,經鑒定是藍臉鲣鳥成鳥,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藍臉鲣鳥通常活動于外海,甚少靠近内陸,在我國台灣省的釣魚島有繁殖記錄,遊蕩覓食時偶爾會出現在東海外海。
04雲南柳莺
Phylloscopus yunnanensis
發現地點:麗水市慶元縣雙苗尖山區(海拔約1550米)
該鳥體型較當地常見的華南冠紋柳莺(Phylloscopus goodsoni)略小,背部呈橄榄綠色,腹部呈灰白色,眉紋淡黃色,具一道清晰的翼斑。被發現時,該鳥站在松樹頂上持續發出鳴唱,鳴聲為單調重複的雙音節。經過對比鑒定,确認該鳥是雲南柳莺,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雲南柳莺主要分布于中國,繁殖于我國華北、華中至四川,冬季南遷越冬;上海南彙有多筆過境記錄,但華東地區還未有過繁殖記錄。本次記錄可能代表浙南地區存在一個之前從未發現的雲南柳莺繁殖種群,但亦不排除它是迷鳥的可能性。
05白斑尾柳莺
Phylloscopus ogilviegranti
發現地點:麗水市龍泉市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尖(海拔約1840米)
白斑尾柳莺外形與當地常見的華南冠紋柳莺(Phylloscopus goodsoni)較為相似,但體型略小,整體更顯緊湊,眉紋、臉頰和喉部的黃色更為顯著,最外側一對尾羽内翈白色(因此得名),鳴叫也較為平緩、更少重複。白斑尾柳莺主要繁殖于我國華中、華南和東南地區,本次麗水的發現應是該鳥在浙江省内首次确認的影像記錄。
06白腰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leucorhoa
發現地點:溫州市瑞安市距離北麂列島約9公裡的海域
該鳥體型較小,體羽為黑褐色,具顯著的“白腰”特征——腰部至尾上覆羽白色較寬、“白腰”的中部斷開(有黑色羽毛分隔),尾羽中央内凹,腳趾不伸出尾羽末端。結合體型、分布等信息綜合判斷,該鳥符合白腰叉尾海燕的特征,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白腰叉尾海燕廣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但通常活動于外海,極少靠近内陸,在我國甚罕見,僅台灣、黑龍江有零星記錄。
07家鴉
Corvus splendens
發現地點:甯波市象山縣鶴浦鎮南田墩村
該鳥體型略小于大嘴烏鴉(Corvus macrorhynchos),通體黑色、具紫藍色金屬光澤,枕至頸部、胸暗為深灰色,形成淺色的項圈,和黑色的體羽形成鮮明對比。經對比鑒定,确定其為家鴉的成年個體,是浙江省鳥類新記錄。家鴉廣泛分布于南亞和東南亞,在我國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和南部曾是較常見的留鳥,現已極為罕見;在青島、昆明、澳門和台灣有迷鳥記錄。
2019年2月,曾有過一筆家鴉搭乘遠洋航船從新加坡到達台灣的觀測記錄,據此推測,這次在象山發現的家鴉很可能也是通過類似方法到達,應屬于自然擴散迷鳥。
2021年10月30日,又有觀鳥者在舟山市普陀區觀察到1隻家鴉,并且至11月19日已形成五隻的穩定小種群,說明該物種的擴散并非個例。
08家麻雀
Passer domesticus
發現地點:溫州市瑞安市下塘河(瑞安海濱)的稻田邊
被發現時,它混在成群的麻雀(Passer montanus)中,體型明顯偏大,不時在已收割的稻田中和田邊小樹上來回飛行。該麻雀額部至頭頂明顯偏灰,颏至喉部黑色,臉頰白色,經鑒定為雄性家麻雀。
家麻雀為我國新疆及東北的地區性常見留鳥,近年,陸續有迷鳥(或擴散的小種群)記錄于台灣、香港、海南、廣東、廣西、江西、重慶、甘肅、甯夏等地;浙江的家麻雀也應屬于迷鳥,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09漠
Oenanthe deserti
發現地點:溫州市龍灣區
該鳥體型接近常見的東亞石 (Saxicola stejnegeri),背部呈沙黃色,腹部色淺、近白色,脅部為淺赭色,翼為黑褐色,尾羽近全黑、邊緣無白色。經鑒定為漠 雌鳥。漠 分布于我國西部及青藏高原,近年有迷鳥記錄于北京、四川、上海、台灣等地;浙江的漠 也應屬于迷鳥,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10靴籬莺
Iduna caligata
發現地點:台州市椒江區台州灣濕地公園
該鳥背部呈淺橄榄褐色,腹部近白色,有明顯的眉紋、深色的貫眼紋和側冠紋,喙細長,下喙粉色,尖端黑色,站姿挺拔,經鑒定為靴籬莺。靴籬莺為我國新疆西部的地方性常見留鳥,近年有迷鳥記錄于福建、香港、台灣等地;浙江記錄的靴籬莺也屬于迷鳥,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11草原鹞
Circus macrourus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發現地點:溫州市龍灣區
該鳥腹部和翼下覆羽為淺赭色,頭部具有顯著的面盤和頸環,且僅具四枚翼指。經鑒定,為草原鹞的雄性幼鳥。至2022年1月,這隻草原鹞還一直在溫州灣濕地遊蕩,陸續又被人觀察到。草原鹞繁殖于我國新疆西部,華東地區僅江西省和江蘇省有曆史記錄,為迷鳥。浙江記錄的草原鹞也應屬于迷鳥,為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12綠眉鴨Mareca americana
發現地點:杭州市臨安區
該鳥與雄性赤頸鴨相似,但體型稍大,額頭近白色,眉紋呈墨綠色,前胸至兩脅粉褐色,尾羽較長而尖,翼下覆羽白色,經鑒定,為綠眉鴨雄鳥。
綠眉鴨繁殖于北美洲的北部和西北部,冬季南遷至北美洲南部及中美洲,偶有迷鳥見于亞洲東海岸,國内僅于北京、江蘇、廣東、福建、香港、台灣等地有零星記錄,十分罕見。此次在臨安的發現是浙江省鳥類新記錄,也是杭州市鳥類新記錄。
為什麼會有這些鳥類新記錄?
分析近年來湧現的省、市級鳥類新記錄,可以發現,這些新記錄主要來源于:
#1
随着浙江省内遷徙水鳥同步調查、縣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等各類生物多樣性調查和鳥類研究、調查活動的廣泛開展,發現了很多新記錄。2021年尤為明顯:12個浙江省鳥類新記錄中,有6個來自鳥類調查、監測項目;
#2
觀鳥拍鳥活動的深入。随着觀鳥、拍鳥愛好者群體數量增加,各類觀鳥拍鳥活動更加普及和頻繁,且這一人群的鳥類辨識能力不斷提高,貢獻了大量鳥類新記錄。2021年有多個浙江省鳥類新記錄是由觀鳥愛好者發現的;
#3
随着愛鳥護鳥意識的提升,救助鳥類的案例增多,也貢獻了一些少見的鳥種記錄。例如2017年在台州路橋救助的白額圓尾鹱,2021年6月在舟山救助的藍臉鲣鳥都是浙江省鳥類新記錄;
#4
極端氣候、天氣對鳥類活動的影響。每年夏季台風登陸浙江期間,總能帶來很多原先分布離浙江很遠的海鳥,例如2016年6月在甯波鎮海發現的紅腳鲣鳥、2018年7月在麗水龍泉出現的楔尾鹱等;
#5
鳥類自身分布的動态變化。可能由于氣候變化,近年很多分布于華南地區的鳥類被發現逐漸向北方擴散,前幾年在浙南地區發現的浙江省鳥類新記錄——黃嘴角鸮、黑眉拟啄木鳥和綠翅金鸠,2021年都已在浙北地區被觀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