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有思考能力,是我們被稱為智慧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因為我們懂得思考,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延伸、發展。
不過,并不是所有思考都有正面影響。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發呆、胡思亂想,看着好像在“思考人生”,但實際上卻沒什麼價值可言。
這麼做一方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長期的胡思亂想也會成為起很多心理疾病的誘因。
胡思亂想造成高内耗。
心理學家為了檢測人類高内耗的主要原因做了一個實驗,結果證明有30%左右的人是因為胡思亂想導緻了精力的快速消耗。
當你胡思亂想時,你的身體雖然沒有運動,但是你的大腦卻處于高速運轉中,時間長了,你就會感覺到疲倦。
在需要學習或者工作時,我們很難迅速進入狀态,腦袋裡充斥各種各樣的想法,例如晚上吃什麼、要不要聽會歌等等。
這些事情占據了你的思維空間,使你無暇顧及即将要做的事。
當你想起來還有很多工作或作業沒完成時,會發現自己早已經筋疲力盡,沒有精力去專注的學習或工作了。
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呢?
“我等一會再做?”喜歡在面對需要完成的任務時胡思亂想的根本原因,是對于即将到來的任務有一種畏難的情緒,然後就決定不去思考這些心煩的事了,開始思考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告訴自己“我等一會再做”。
而後就進入了自己的思維空間,将需要做的任務抛之腦後。這無疑是在浪費自己珍貴的時間和精力。
實際上,這是對現實的逃避。
面臨困境,有些人選擇努力走出去,有些人則選擇回避這個現實。盡管消極避世也屬于一種生活态度,不過在這個社會上,适應它才是最明确的選擇。
雖然生活或充滿了未知,但它會給予你更好的機會,使你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志願者把面對生活中未知的事情的最壞結果,和内心深處的恐懼作比較,結果很多人在細細思索後發現,可怕的不是未知的結果,而是心中的恐懼。
恐懼是正常的心理,同時也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情緒。
它讓人面臨危險時選擇脫離危險。它時而發揮正常作用,時而影響我們前進。
當我們克服恐懼,邁出第一步後,就會明白,其實未知也沒有多可怕。
給自己充足的安全感
不過,并非喜歡胡思亂想的人都是在躲避現實,有些人胡思亂想,其實是因為内心缺少安全感。當他們在一段關系裡缺乏安全感時,就會很多疑,開始幻想。
比如丈夫回家晚了就覺得他是在陪别的女人,出去聚會就覺得他是刻意要避開自己。
人類都一個奇怪的思維陷阱,你一旦懷疑了某件事情或某句話的可信度,這件事或這句話在你腦海中的真實性就會随着你的思考不斷降低。
例如,你懷疑你的丈夫在外面有人了,或他向你撒謊了,你就會不停的胡思亂想,漸漸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在你眼裡都會成為掩飾出軌的“證據”。然後你就會認為:他就是出軌了,我有證據。并且對此結論深信不疑。
其實這種疑神疑鬼的情緒在多數情況下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它隻會使對方愈加反感、厭煩,會打破這段關系的平衡,而你自己也會讓這些想法折磨的煩躁,最終不再幸福。
所以,如果你開始胡亂懷疑自己身邊的人,一定要警惕一點。問問自己為什麼會變的疑神疑鬼,告訴自己快些冷靜下來。
當你這樣暗示自己以後,就會走出懷疑的“自動化”思維。
但是要想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給自己充足的安全感。
我們應該明白,安全感并非全是别人給予的,它隻能在你不停奮鬥、不停努力、逐漸使自我變優秀的過程中出現。隻有自己強大了,才可以應對所有的未知和突發情況,而不是一味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胡思亂想”是人類物質得到滿足後對精神世界的探尋,它并非全無意義。
但我們不能把它當成精神生活的唯一。
世界的豐富多姿是要在行動裡感受的,安全感也隻能靠自己獲得。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