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牡丹、梅花、菊花等大名鼎鼎的中國傳統名花比起來,荠菜花作為一種野花真可算是無名小卒了。卻沒想到,這種小小的白花同樣受到了白居易、蘇轼、杜甫、陸遊、辛棄疾等大家的厚愛,留下衆多詩篇。
荠菜是十字花科的一種植物,又名護生草,生于林邊、路旁、田間,其葉可食。冬天的荠菜更好吃,到春天抽薹開花後,葉子就老了。陸遊在《春荠》中曾感歎到:食案何蕭然,春荠花若雪;從今日老硬,何以供采撷?
在陸遊之前,最早吟詠荠菜花的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詩經·古風》裡有“誰謂茶苦,甘如荠花”。
古人為荠菜花留下很多筆墨,一是因為荠菜味道鮮美,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清人薛寶辰所著《素食說略》說:“荠菜為野蔌上品,煮粥作齑,特為清永。以油炒之頗清腴,再加水煨尤佳。”杜甫、白居易、蘇東坡、陸遊、鄭闆橋等都是“荠菜愛好者”,蘇轼還曾專門記錄過荠菜的做法。
除了美味,荠菜在嚴冬破土而出、不畏寒冷的精神更受到詩人贊美。
晉代夏侯湛的《荠賦》是詠荠詩的佳作:“鑽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鮮。舍盛陽而弗萌,在太陰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羌無甯乎煖燠。齊精氣于牧冬,均貞固乎松竹。”意思是一般草木隻有等天氣緩和了才破土而出,荠菜花卻淩寒而出,精神可與松、竹比肩,可見其品格。
在詩人眼裡,荠菜花是頑強向上的象征。齊人卞伯玉在他的《荠賦》如此贊美荠菜花:“終風掃于暮節,霜露交于杪秋。有凄凄之綠荠,方滋繁于中丘。”
荠菜花開在早春的春風裡,遠遠近近,星星點點,若有若無,有一種别樣的春景和感受。正如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春風》中所雲:“荠花榆莢深村裡,亦道春風為我來”。
也是宋代辛棄疾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所描繪的場景和感受: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
田間小路邊桑樹柔軟的新枝上剛剛綻放出嫩芽,東面鄰居家養的蠶種已經孵出了小蠶。平坦的山崗上長滿了細草,小黃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時節的樹林,樹枝間栖息着一隻隻烏鴉。青山遠遠近近,小路縱橫交錯,飄揚着青布酒旗那邊有一戶賣酒的人家。城裡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風雨的摧殘,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邊盛開的荞菜花。
不知為何,很多描繪荠菜花的詩詞總有一股惆怅和感懷。
白居易說:
“碧荑紅縷今何在?風雨飄将去不回。
惆怅去年牆下地,今春唯有荠花開。”
宋人張镃道:
“荠花繁處蝶争飛,忽憶前年三月時。
流水流杯人共醉,晚來疎雨又新詩。”
陸遊寫:
“荠花如雪滿中庭,乍出巴蕉一寸青。
老子掩關常謝客,短蓑鋤菜伴園丁。”
還有北宋詞人曹組的這首:
“鳴鸠一聲斑竹林,懷遠感時驚寸心。
卻憶南園春半夜,荠花如雪草初深。”
到了現在,市場上的荠菜多半是人工種植的,若是野荠菜那到冬天的價格可能比肉還貴。市區的公園綠地因為不時打藥,有成片荠菜花的極少。所以,要欣賞春在溪頭,荠花如雪的景色非要到郊區的田野裡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