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和血肌酐是反應腎功能慢性損傷的兩項常規指标,往往出現在慢性腎病發展的不同時期,因此反應的腎功能損傷所代表意義有所不同。
最近有一個患者留言問:尿蛋白3 嚴重還是肌酐300嚴重,哪個情況尿毒症風險高?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還要理解這兩項所代表的意義,不同的意義反應出的問題就不能相提并論。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答這個問題:
一、尿蛋白和血肌酐反應的腎功能問題
尿蛋白多出現在各種類型腎病早期,是診斷腎炎、腎綜發生的重要指标性依據。由于蛋白流失量多少與腎小球基底膜損傷有直接關系,所以直接反應出腎小球硬化的情況。但由于腎髒有一定代償性,腎小球隻壞幾個不會影響到整體腎髒“幹活”,所以一般隻有尿蛋白症狀,不一定伴有整體腎功能下降。
但“老虎不發威你不能拿我當病貓”,并不是說尿蛋白流失少就可以不重視。
長期尿蛋白的流失會引起腎小球持續損傷,一方面會造成腎小球基底膜空隙越來越大,流失的蛋白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蛋白從血液流失,造成低蛋白血症、水腫、高脂血症等情況,加劇腎小球缺血缺氧情況,緻使硬化發展,造成腎髒發揮功能失衡,誘發不良後果。
血肌酐更多發生在各種腎病的中後期,肌酐超過130基本上就是處于腎功能不全損傷早期。105-130之間是腎功能代償期,是發展到完全實質性損傷的過渡階段。
所以肌酐隻要升高就代表腎功能已經損傷,且反應出腎髒功能下降後血液内毒素水平升高,此時就該重視對尿毒症的防治。尿毒症并不是肌酐升高這麼簡單,更不是一個疾病,而是腎功能損傷嚴重後引起的一系列綜合的症狀。
包括惡心嘔吐、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引發代謝酸中毒、神經系統問題甚至心衰風險升高等等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兩項指标反應的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尿蛋白3 和肌酐300,如果就單純以這兩項指标對比:單純尿蛋白3 沒有肌酐變化,與肌酐300 ,後者已經出現明顯腎功能損傷,更嚴重。
二、原發病及指标變化需考量不論是出現尿蛋白還是肌酐升高,都不能忽視原發病的影響。比如一位膜性腎病患者出現尿蛋白3 、肌酐300多,與糖尿病腎病患者出現相同的情況,此時糖尿病腎病會更嚴重一些。
通常膜性腎病肌酐300多都為到腎功能不全階,腎病3期。而糖腎患者肌酐在300以上多進入到了腎衰竭階段,甚至更加嚴重,所以說不同類型腎病,尿蛋白都是3 ,但肌酐升高後預後也有所差異。
哪種原發病對腎功能影響更大,尿毒症風險則越高。
三、可逆因素起到關鍵作用
腎病發展過程中,腎功能雖然是呈下行趨勢,但并非都是持續下降,如果控制得及時,炎症反應得到及時的糾正,同時改善受損腎髒細胞血氧情況,可以穩定住不進展,甚至腎小球濾過率以及整體腎功能有一定回升。
其中可逆因素的可逆程度起到關鍵因素,包括血壓、血紅蛋白、高血鉀症等指标的維持程度,對腎功能的穩定至關重要。如果都能維持穩定,腎功能也會呈現好的态勢,而非走向腎衰竭終末期。
腎友們如有尿蛋白、肌酐高、腎衰竭等方面問題,可點→→這裡“腎病問題,找健康一站通”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