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原創繪本創作和出版越來越多,大多數是傳統文化題材,還有一些比較煽情的,甚至是刻意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親情主題繪本,但科普繪本卻少有人去創作。大概與童書作者的知識結構有關吧。科普繪本創作需要作者有科學素養,還要有把科學知識有效地融入到童書創作的技能。因此,讀到吉林兒童文學作家窦晶創作的“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時,有耳目一新之感。這是一套和一般幼兒讀物相近的開本,風格也相似的童書,它的裝幀設計談不上精緻,但很适合家庭親子閱讀。
這套繪本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書中的故事貼近幼兒生活。《鼠小妹的生日禮物》《豬小姐吃沙子》《兩個慢慢的朋友》《想當媽媽的蘆花雞》《送不出去的床》《村裡流行驢打滾》《小貓迪卡剪胡子》《晚安小雞》……一看書名,就知道這些故事都是适合幼兒聽的,當然也适合小學低段的孩子閱讀。因為這些故事都與他們的生活有關,涉及到生活習慣、與人交往、親情互動和生存方式等,因此讀後,不但可以感受生活、認識生活,還能學會交往,有行為教育讀本的價值。從這一點看,“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的讀者定位很準确,不追求所謂的老少鹹宜,隻做好最适合幼兒的内容。不花裡胡哨地玩外在遊戲,用“内容為王”的态度創作和編輯。
第二,繪本的主題表現和科學知識教育融為一體。創作科普兒童文學作品,編輯科普童書,一定要理解什麼是“科普”。“科普”不同于“科幻”,科普更重視科學知識的傳達,因此讀科普作品,重要的一點是學習科普知識,而科學想象力的張揚不是一定要追求的目标。從這一點來看,這套繪本的藝術目标設定也很準确,它就是要用故事來傳達科學知識,達到科學普及的效果。因此,在作者和編輯看來,故事是第一位的,先把故事講好,讓故事有趣,當然還要盡量追求幽默。在這基礎上,把科學知識點融進故事裡,讓裡面的形象來說話,來表現,來把小讀者帶進科普世界裡。如《小貓迪卡剪胡子》的故事,就傳達了一個關于貓的胡須的知識點;《豬小姐吃沙子》告訴小讀者為什麼驢子等動物喜歡在地上打滾。
第三,繪本整體上有童話和情景劇的吸引力。幼兒喜歡聽童話故事,喜歡拟人的形象,也喜歡誇張的語言和動作。“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的語言比較風趣,比較簡單,大人讀起來,幼兒聽得懂。其中的各種童話形象也代表着幼兒的各種特點和行為方式,讓幼兒感覺它們與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是相似和相近的。另外,每一個故事好像一個情景劇,如果家長有一定的閱讀技巧,讀的時候,還可以配合動作表演,這樣,每讀完一個故事,好像在和孩子一起玩一次文字遊戲或親子戲劇。當然,幼兒園的老師如果有一定的戲劇改編能力,這套書還很适合改編成科普教育小戲劇,裡面的道具簡單,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不需要額外花錢去置辦。這也是“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和其他幼兒圖書不一樣的地方,它不但适合小學低年級孩子自主閱讀,還适合親子閱讀,當然也可以進行二次戲劇開發利用。
“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每一冊後面都有知識專頁,這一頁家長在親子閱讀時千萬不要浪費了,在和孩子分享完故事後,最好給孩子講一講知識點,增加孩子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作者系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2月10日第4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