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陳瑞春治傷寒經方
陳瑞春治傷寒經方
更新时间:2024-11-11 07:12:23

朱良春(1917-),男,江蘇省鎮江市人。早年拜孟河禦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繼學于蘇州國醫專科學校,并于1938年畢業于上海中醫學院,師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傳,從醫已70餘載。

朱良春教授是全國著名中醫内科學家,治學嚴謹,醫術精湛,對内科雜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經驗,先後研制了“益腎蠲痹丸”、“複肝丸”、“痛風沖劑”等中藥新藥,獲部、省級科技獎。主要學術著作有《蟲類藥的應用》、《章次公醫案》、《醫學微言》、《朱良春用藥經驗集》、《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朱良春》、《現代中醫臨床新選》(日文版,合著)等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曾先後應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國、馬來西亞等國作學術演講。

陳瑞春治傷寒經方(朱良春臨床經驗及慣用經方15例)1

1.化痰定咳湯

金荞麥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蔓荊子、魚腥草各20克,天竺子、天漿殼各10克,橘紅、甘草各8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急慢性支氣管炎,久治未愈,咳嗆仍頻,黏痰壅滞,咯唾不爽,舌苔薄膩,脈滑,屬痰熱阻肺者。清水先泡後煎,每劑煎2次。每日1劑,分2次溫服。病例:單某,男,52歲。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頃感外邪,又緻引發,咳嗆已10餘日,服藥未已,咳嗆陣作,痰稠,咯痰不爽,口微幹,舌苔薄黃,脈滑數。予上方3劑,咳顯減,痰亦爽,續服2劑而愈。本方以金荞麥、白花蛇舌草、魚腥草、甘草清熱解毒;天竺子、天漿殼、橘紅化痰止咳,對痰熱阻肺之咳喘療效甚佳。若熱灼陰傷者,可加麥冬、沙參各10克;對寒邪束肺和陽虛痰飲之咳嗽無效。

2.參蛤定喘散

紅人參、紫河車、川貝母、麥冬、北沙參、鐘乳石、炙款冬花各20克,蛤蚧1對,橘紅10克,五味子15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慢性、虛性之喘證、咳嗆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心髒性喘息及支氣管哮喘久治不愈者。上藥研極細末。每服3克,1日3次(或裝膠囊,每服6粒)。病例:陳某,男,67歲。素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經常發作,近年來逐漸加劇,咳嗆氣促動則尤甚,入暮足腫,舌苔薄膩,舌質稍紫,脈細滑。此肺腎兩虛,氣失攝納之候,予參蛤定喘散1劑,每服3克,1日2次。服用3日後,咳喘即減,飲食亦較前為佳,繼服2周後,足腫消退,精神漸振,咳喘趨定,以後每日服1次,以鞏固之。本方為脾腎陰陽雙補之劑,适用于咳喘日久,脾腎俱虛,虛多邪少之咳喘證。若有表邪,當先解表祛邪後,可繼續服用,全方配伍合理,補而不膩,溫而不燥,可以久服,對慢性咳喘之緩解期最為适宜。

3.消痰制咳湯

炙皂莢3~6克,法半夏、制南星、浙貝母各6~10克,橘絡6~12克,生姜3~6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頑痰咳喘,風痰,痰多色白,質黏如絲,不易咳出,胸悶胸痛,舌淡苔白,脈緊者。先将藥物用水浸泡半小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病例:李某,男,50歲,患慢性支氣管炎數年,每感風寒即發,咳嗽胸悶,痰白黏如銀絲狀,量多,不易咯出,畏寒,頭痛,咳甚時遺溺,舌淡苔白飄,脈弦緊。證屬風痰閉肺,投以消痰制咳湯方,服3劑後證減,再進5劑,咳嗽止,以二陳湯加味善後。本方源出古方。原由半夏、制南星、皂莢、甘草、生姜、大棗組成,主治“風痰空盛,喘促不能唾”。現去甘草、大棗之甘緩,加浙貝、橘絡增強化痰通絡之力。皂莢辛散走竄,能治頑痰膠固,喘急脹滿;南星苦溫辛烈,開洩定竄,主治經絡風痰頑品;半夏辛開苦降,燥濕化痰,功專力宏,對于風痰頑痰痼疾用之恰當,效如桴鼓。若心煩口苦者可加礞石;咽痛者可加射幹;胸痛甚者可加瓜蒌皮。但對熱痰咳嗽則不宜用。

4.治喘方

麻黃9克,細辛3克,幹姜、甘草、五味子各4.5克,半夏9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支氣管哮喘(冷哮)。先将藥物用水浸泡半小時,再在火上煎煮半小時,每劑煎2次。将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病例:張某,女,37歲。1979年11月30日初診。哮喘起于幼年,多發于春秋兩季,逐年加重,此次發病持續2月,時輕時重,曾用多種西藥包括激素未能控制,半夜前後鼻塞,氣急,咳嗽痰多,痰色白黏,納可,兩便自調,素易感冒,畏寒肢冷,舌苔薄白,舌質淡胖,脈細弱。素體陽虛,寒痰内伏于肺,腎不納氣,治以溫肺化痰,散寒平喘,補腎納氣。予治喘方加蒼耳子9克,白芥子9克,蘇子9克,熟附片12克(先煎),連服5劑,咳、痰俱減,夜間稍有哼嗚,原方去蒼耳子、白芥子、蘇子,加茯苓、陳皮各9克,繼服7劑,哼喘緩解。囑每日服玉屏風散、桂附八味丸各9克(分2次吞服),以固本善後。本方系由小青龍湯化裁而成,對冷哮發作期有寒飲者适宜。臨床應用要注意随症加減:表證明顯或有寒熱者,加桂枝、白芍各9克;表證不明顯而汗多者,加白芍9克或再加黃芪9克;痰多者,加白芥子、蘇子各9克;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面色蒼白者,屬陽虛者,加熟附片9~15克(先煎半小時),如用上方仍不能緩解者,可再加局方黑錫丹6~9克(分2次吞或包煎);有咽痛者去幹姜,加射幹9克,桔梗6克;痰黃,口幹,喜飲等寒熱夾雜者,去幹姜、半夏,加石膏30克(先煎),黃芩9克;舌紅苔少,陰液不足者,加生地、北沙參各9克;頑固而久發不愈者,加川椒目9克;鼻塞流涕加蒼耳子9克。

5.苓武湯

制附片15克,白術9克,茯苓12克,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各9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慢性肺源性心髒病,屬心衰陽虛者。症見咳喘,氣促,心悸,痰多,尿少,足腫,肢冷,唇舌青暗等。先煎附片1小時,再與預先浸泡30分鐘,共煎30分鐘。每日1劑,将2煎放出的藥液混合,日服2次。病例:趙某,男,65歲。1977年12月7日初診。患者咳嗽20多年,10年來喘促,動則尤甚。近年來喘咳加重,伴胸悶,心悸,尿少,下肢浮腫。曾住院檢查,診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現證咳嗽,痰白而黏,動則喘促上氣,神疲心悸,小便少,足腫,大便溏薄,納谷不香,四肢及背部寒冷,不欲飲水,舌苔白滑,質淡紫胖,脈沉細數。以本方加減,服藥7劑,症緩解,又服7劑,諸症悉除。慢性肺源性心髒病,以喘咳、心悸、膿腫、小便不利為主證。其病因為陽氣衰微,脾腎兩虛,痰濁戀肺,水氣内停。本方以芩桂術甘湯和真武湯化裁而成。應用本方應掌握以下指征:喘咳痰白,肢冷足腫,心悸胸悶,舌胖苔膩,口不渴,脈象沉小無力。臨床應用時可随症加減:咳喘甚者加麻黃6克,細辛3克;痰多加蘇子、白芥子各9克;胸悶加瓜蒌9克;尿少、浮腫甚者加葶苈子18克,澤瀉9克;食欲不振或苔膩者加半夏9克,陳皮6克;惡心嘔吐者加幹姜4.5克;汗多加生龍骨、煅牡蛎(先煎)各30克;有精神神經症狀者加菖蒲9克,遠志6~9克,膽南星9克,磁石30克(先煎);煩躁不安者加黃連4.5克。

6.止哮定喘湯

蜜炙麻黃、蜜炙紫菀、大貝母、苦杏仁各10克,南沙參、玄參各15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支氣管哮喘。症見呼吸氣促,喉中痰鳴,胸悶氣阻,不能平卧,口渴,舌偏紅,脈弦細。先将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将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分服。病例:江某,男,68歲。哮喘史5年,1年來持續發作,西藥不能緩解,喘時咳甚,不喘則無咳痰,動則氣促,口燥咽幹,脅肋不好,胃納尚可,舌質稍紅,舌苔薄膩,脈來弦數。以上方加款冬花、前胡、杭白芍、葶苈子、枇杷葉各10克,連服20餘劑,氣喘平,形神朗,藥已應證,尚平安,哮喘未發。本方為自拟方。支氣管哮喘屬于祖國醫學哮喘範疇,認為其病因與痰、火、氣、時邪、宿根等多種因素有關,而哮喘之作從髒腑來認識,與肺、脾、腎有為關,“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肺、脾、腎三髒功能不足,痰伏于内,所以哮喘之治,治标多以宣肺祛痰為主,治本多從肺、脾、腎着手,但肝屬木,肺屬金,金本克木,一旦肺金病變則又常易受木氣反侮,尚須顧及于肝。方中蜜炙麻黃、苦杏仁宣肺平喘;蜜炙紫菀調肺止咳;大貝母清熱化痰;南沙參、京玄參滋陰潤肺,功用調肺平喘。臨床應用時可随症加減,表證甚伴惡寒發熱者,加炒荊芥、炒防風各10克;内熱甚,加生石膏30克;痰多壅塞,加射幹6克,白芥子、葶苈子各10克;咳甚,加款冬花、白前、枇杷葉(包)各10克;肝膽火旺,目赤口苦,加栀子、丹皮、廣郁金各10克;肝失條達,胸悶納減,加醋柴胡6克,麸枳殼10克,杭白芍20克。支氣管哮喘患者宜注意保暖,特别天氣轉變時,尤須防止受涼感冒;不吸煙,避免接觸刺激性的氣體和灰塵;忌食魚、蝦、蟹、海貨及辛辣之品。

7.參蛤麻杏膏

生曬參60克(如用黨參,劑量加倍),蛤蚧2對,麻黃(去節)60克,杏仁100克,炙甘草50克,生姜60克,紅棗(去核)120克,白果肉20枚。

學習和運用體會

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慢性氣管炎伴有肺氣腫。将生曬參另煎,收膏時沖入;蛤蚧去頭足,研末沖入收膏;餘藥加水浸泡一宿,濃煎3次,去渣,濾取3次清汁混合均勻,再濃縮,加入冰糖500克,收膏裝瓶備用。每日早晚各服一食匙,開水沖服。不分男女老幼,常年均可服用。病例:倪某,女,16歲。1977年10月31日初診。自幼患哮喘,反複發作,多年不愈,今值氣候突變,哮喘複發,咯痰不利;胸悶氣窒,喉間喘鳴,端坐呼吸,夜不安枕,面色少華,畏風自汗。平時月經不調,白帶綿綿。舌質淡苔薄白,脈潤滑。拟方如下:黨參15克,炙麻黃5克,射幹、蘇子各9克,杏仁10克,厚樸、白芥子、陳皮各4.5克,茯苓12克,甘草4.5克,當歸9克,白果肉6枚,沉香2.4克(後下)。水煎服,日1劑。服藥3劑,哮喘止,咯痰利,夜寐安。因月經短期,白帶仍多,綜上方随症加減,調治半月餘而愈。繼服參蛤麻杏膏2劑,哮喘未見複發,月經調,白帶少,面色紅潤,體健神旺,觀察7年,療效鞏固,未再複發。哮喘為常見而頑固難治之病,曆代醫家都主張“發時治标,平時治本”。治标以攻邪為主,需分寒熱;治本以扶正為要,當辨陰陽。陽虛者應予溫補,陰虛者則宜滋養。據臨床觀察,哮喘緩解期的患者,陽氣虛者居多。積多年經驗,自拟參蛤麻杏膏,對哮喘緩解期和慢性氣管炎伴有肺氣腫患者屬于陽氣虛者,服之确有良效。本方用人參、甘草、蛤蚧大補元氣,溫補腎陽以固本納氣;麻黃、杏仁、白果宣開肅降,斂肺平喘;姜棗調和營衛,促進脾運。全方兼顧肺脾腎,而以腎為主,因腎為先天之本,五髒之根,腎氣充足則根本得固。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人參、甘草、蛤蚧等補腎藥物能調整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功能,增強并可恢複已衰弱損傷的腎上腺皮質的分泌功能,對久病喘咳、常服激素的患者,療效尤著。本方以扶正固本為主,兼以祛邪平喘,因此,對陽氣虛而慢性發作之喘咳患者亦甚合适。如咳嗽低熱,可加桑白皮90克,地骨皮120克;如痰多呈泡沫狀,加幹姜10克,細辛15克;如大便幹結,加熟地120克,當歸90克;如心悸盜汗,加麥冬10克,五味子45克。本膏畢竟溫補為主,陰虛有熱者實非所宜。服藥期間切忌煙、酒、紅茶、蘿蔔、魚腥及辛辣食物、生冷果品。若傷風則停食,可緩服數日,待新疾祛後再繼續服用。

8.加味紫金丹

白信8克,白礬9克,杏仁30克,蟬蛻、陳皮各9克,馬兜鈴15克,甘草9克,沉香6克,銀杏肉(白果)20枚。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期。上味共研細末,用桑白皮30克煎湯,水泛制成小丸如芝麻大。食後溫開水送下,用量以白信含量計算,根據不同年齡和發作期、間歇期、靜止期決定具體用量。①發作期。3~5歲,每次45毫克,日服3次;5~10歲,每次90毫克,日服3次;10~15歲,每次135毫克,日服3次;15~20歲,每次180毫克,日服3次。②間歇期。3~5歲,每次18毫克,日服3次;5~10歲,每次45毫克,日服3次;15~20歲,每次180毫克,日服3次。③靜止期(作預防)。成人用量每次減至90毫克,随年齡比例減少劑量,服30天後停用。病例:陳某,男,34歲。1956年9月27日入院。原有氣管炎史,咳嗽反複發作,延緻哮喘已10餘年。今因外感風寒,哮喘突發,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咳之不暢,灰白清稀呈泡沫狀,咯吐不爽,喉間有哮鳴音,胸悶氣急,口唇發绀,端坐呼吸,不得平卧,胸肋痞脹腹滿,納差便秘,口黏,舌苔粉白厚膩,脈浮滑而緊。此乃外寒觸動内飲,痰滞郁結不化,肺氣失于宣達,胃腸傳化失常所緻。亟拟溫肺散寒,佐以理氣化痰導滞為法。淨麻黃5克(後下),川桂枝3克,苦杏仁10克,川厚樸6克,杜蘇子9克,白芥子4.5克,萊菔子(杵)、制半夏各9克,淡幹姜2.4克,五味子3克(杵),北細辛2.4克,江枳實6克,焦六曲12克,連皮生姜2片,水煎服3劑。另服加味紫金丹,每次180毫克,日服3次。連服3天,咳暢痰利,哮喘已止,胸悶得寬,脘腹脹滿亦減,大便通暢,舌苔白膩,脈象滑數,再拟生麻黃4.5克,射幹、苦杏仁、川厚樸、蘇子各9克,陳皮4.5克,制半夏9克,淡幹姜1.5克,姜汁炒竹茹4.5克,繼服5劑,配服加味紫金丹,每次105毫克,日3次,連服3天,哮喘未作,咳痰亦利,胸腔痞脹續減,夜寐已安,納可,便調,苔薄,脈細滑數,仍守上方随症加減,加味紫金丹減至每次90毫克,日3次,調治月餘,諸恙悉平,體力日漸恢複,出院。紫金丹為南宋許叔微所著《普濟本事方》所載,是治療寒哮之名方,為曆代醫家所喜用。原方由生白砒和淡豆豉組成,白砒(白信)為大熱大毒之藥,用之得當效可立見,超量誤服可危及生命。内服有祛痰平喘之功,對寒哮急性發作确有著效,但必須嚴格掌握劑量,且久服毒性有累積作用,決不可忽視。中毒症狀有嘔吐,腹瀉淘米水樣物,尿濁(血尿或蛋白尿),頭痛眩暈,昏睡,驚厥,麻痹,虛脫等。輕者可服用冷水研綠豆漿;重者可用靜脈點滴二巯基丙醇以解毒。本方在紫金丹基礎上,增加了降氣化痰、緩急平喘的藥物,且可減輕白信的毒性,因此藥性較為平和,療效亦很滿意,臨床應用時可根據不同的證型(寒、熱、虛)加用辨證湯劑以提高療效。本方适用于寒哮,對虛哮尤其是熱哮,臨床缺乏經驗,不用為宜。

9.哮喘必止方

麻黃5克(後下),射幹、杏仁各9克,厚樸4.5克,蘇子、葶苈子各9克,陳皮4.5克,制半夏9克,茯苓10克,甘草、枳實各4.5克,膽南星、鵝管石各9克(煅杵包)。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咳嗽不暢,咯痰不易,喉間有哮鳴音,胸悶喘息,夜間不得平卧,舌苔白,脈浮滑。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煎沸後約10分鐘,加入麻黃,再煎5~8分鐘,過濾約200毫升,加水适量煎第2次約150毫升。每日1劑分兩煎,2次食後溫服。病例:徐某,男,30歲。于1986年12月4日初診。哮喘10餘年,每逢秋冬季節必發,近感外寒,咳喘又作,痰白呈泡沫狀,咯吐難出,喉間有哮鳴音,胸悶倚息,不得平卧,形寒身熱不揚,面蒼神倦,口黏,納呆,大便艱難,舌苔白膩,脈濡細滑,服哮喘必止方加減:麻黃6克(後下),射幹9克,杏仁12克,厚樸15克,蘇子8克,白芥子6克,幹姜、細辛各2.4克,枳實6克,膽星、半夏各9克,陳皮6克,鵝管石9克(煅杵包)。服藥2劑後,咳痰較利,哮喘随平,大便先堅後湯,夜寐安枕,苔膩初化,脈濡滑,再拟上方出入,調治1周,諸恙悉平。本方由射幹麻黃湯和導痰湯加減化裁而成。适用于寒證哮喘。如口渴,心煩,舌紅苔黃,去厚樸,加石膏(先煎)30克,桑白皮9克;如灰白呈泡沫狀,去半夏、茯苓、甘草,加幹姜、細辛各2.4克,五味子3克;如痰黃黏稠如細粉,去厚樸、葶苈子,加桑白皮9克,炒黃芩4.5克,制半夏改用竹瀝9克;如咽痛鼻塞,喉癢,去厚樸、半夏、葶苈子,加前胡9克,蟬蛻、桔梗各4.5克;如咳甚,脅痛,去葶苈子、厚樸,加白芥子、橘絡各4.5克;如腹脹納差停食,去葶苈子、茯苓、甘草,加萊菔子、大腹皮各9克,焦六曲12克。應注意保暖,飲食宜淡,忌煙酒、酸辣刺激食品。

10.喘咳合劑

魚腥草30克,麻黃、葶苈子、杏仁、前胡各10克,膽南星6克,黃芩、枳殼各10克,甘草6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肺熱喘咳。凡咳嗽喘滿,胸高氣逼,痰黃稠,舌苔黃膩,脈弦滑等症皆可服用。将上藥按處方劑量比例,10劑到數十劑加水浸過藥面約2~4厘米,煮沸半小時,濾渣取汁,将藥渣再如法煎1次,去渣,将兩煎藥汁合并,低溫濃縮成浸膏劑。按上方劑數,折合成劑量,每日1劑,分2次服。病例:陳某,男,62歲。患哮喘病12年餘,西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部感染,每次發作均用西藥抗生素及祛痰劑而緩解,近年來同樣治療卻無效,發作頻繁,喘咳加重,不能緩解,1981年1月來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診治。診見胸高咳喘,倚息不得卧,痰黃而稠,胃納差,大便幹,尿淡黃,微熱,體溫38℃,舌苔黃膩,舌質偏紅,脈弦滑。此乃痰熱壅肺,肺失宣降,即予喘咳合劑,3劑病減,續服1周,喘咳平,精神食欲增加。嗣後,喘咳病雖偶有發作,但以前方煎服3~5劑,即可平複。本方有清熱化痰、宣肺定喘之功,用于痰熱壅肺,肺失宣降之喘咳實證,甚為合拍,唯所選諸藥,攻邪力雄,體弱腎虛者需慎之。

11.梅香飲

綠萼梅、九香蟲各10克,佛手片15克,延胡索、降香、制香附各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宜用于淺表性胃炎、胃窦炎及淺表性潰瘍。凡屬肝郁氣滞,肝胃不和所緻之脅肋,胃脘脹悶隐痛,食後胃脘脹悶加劇,或泛惡,嘔逆,舌苔薄黃或黃白相兼,脈弦。先将上藥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鐘,放火上煮沸後再煎10~15分鐘,忌久煎。每劑煎2次,将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病例:熊某,女,43歲。患胃脘痛8年,近年來疼痛劇增,形體消瘦,進食甚少,食後即吐。胃鏡檢查:胃窦炎、胃黏膜脫垂。診見形容瘦削,胃脘劇痛,脅肋脹悶,不能進食,食後即痛,僅以米粥度日,纏綿月餘不得緩,情緒沮喪。大便時結時湯,尿清,舌苔薄白,脈弦細。證屬肝郁氣滞,肝胃不和。予上方加藿香、神曲各10克。服藥5劑,胃脘疼痛及脅脹減輕,能進飲食,續服20餘劑。胃痛已除,飲食漸增,健康恢複,堅持上班。本方系江西已故名老中醫江公鐵之驗方。

12.安金膏

南沙參、北沙參、麥冬各120克,生甘草、炙甘草各30克,五味子、細辛各15克,灸麻黃30克,熟石膏240克,射幹30克,炙紫苑、炙款冬花各90克,炒防風60克,生黃芪120克,蒸茅術60克,竹瀝、半夏各90克,橘紅60克,烏梅肉10枚,白果肉50枚,炙桑皮120克,炙枇杷葉120克(去毛,包煎)。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緩解期,伴發肺氣腫。先将藥物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在火上煎1小時,煎2次,去渣,濾淨,濃縮加入白蜜500克,收膏備用。每次15克,早晚白開水各沖服1次。病例:郭某,男,30歲。患哮喘20餘年,每年秋冬住院,堅持服用安金膏,1年後,病情大減,2年後不發作,已能騎車上班。本方以玉屏風散、沙參麥冬飲、麥門冬湯、二陳湯諸方合并化裁而成。以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沙參麥冬飲、麥門冬湯合甘草、烏梅、五味子、細辛共用,酸以斂肺,甘以潤肺,辛以助肺;烏梅與白果收斂;桑皮與枇杷葉肅降;麻黃、紫苑、款冬花、射幹等,宣肺祛痰止咳,以期祛邪務盡。

13.三龍湯

煅龍骨30克(先煎),龍膽草6克,幹地龍15克,靈磁石30克(先煎),桑枝15克,桑葉9克,牡蛎30克(先煎)。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肝陽上亢之高血壓,症見頭痛眩暈,面熱目赤,頸項強急,顧盼不利,心悸,睡眠不安,舌質紅,脈弦數者。先用水浸石類、貝類藥3小時,後納餘藥,煎1小時,取汁留渣,加水再煎半小時,将所得藥汁混合。每日1劑,早晚分2次溫服。病例:陳某,男,53歲。患高血壓病10餘年,血壓25.33/15.99千帕。耳鳴不聰,如海濤振耳,指麻。服上方1月後,血壓穩定,耳鳴消失。方中煅龍骨、牡蛎、靈磁石鎮心安神潛陽;龍膽草清肝洩熱;桑枝、桑葉辛涼宣洩;地龍祛瘀通脈。全方共奏鎮肝潛陽、清肝洩熱之功效。待症狀緩解,血壓平穩後可以滋陰養血、調補肝腎善後。

14.清肺飲

金銀花、連翹各12克,薄荷(後下)、荊芥各6克,杏仁10克,冬瓜仁、生薏苡仁各12克,桃仁6克,黃芩、浙貝母各10克,蘆根20克。

學習和運用體會

本方适用于肺炎。先将藥物用水浸泡30分鐘,再在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将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分服。病例:衛某,女,34歲。2周前汗出受風,開始發熱,夜間尤甚,體溫39℃,微惡寒,咽癢,咳嗽吐痰,黃白相間,量多,左下胸部隐痛,口幹欲飲,苔中根黃厚,脈來滑數,大便3日一行。近來體溫高達40.8℃,西醫診斷,左下肺炎。證屬風溫犯肺。治宜疏風清肺,化痰洩熱,予清肺飲,連服4劑,體溫漸降,已不惡寒,有汗不多,咳痰稠而量少,胸痛不顯,苔黃膩漸退,脈濡滑不數。原方去薄荷、荊芥,加雞蘇散、豆卷各12克,赤芍、豬苓各10克。又服4劑,發熱已平,微咳,痰少色白,左胸不痛,苔薄黃,舌質偏紅、脈濡。上方去豆卷、桃仁,加沙參、絲瓜絡以鞏固療效。本方系由銀翹散合千金葦莖湯化裁而成。對風熱犯肺、痰熱蘊結之風溫證甚為合适。若熱甚加石膏;口渴加花粉;氣喘加桑皮;便秘加大黃;痰稠加金荞麥。

15.潰瘍止血散

烏賊骨、白及、三七。上消化道出血。烏賊骨、白及、三七按3∶2∶1的比例,共研極細末。每服5~10克,日服2~3次,溫開水送下。

學習和運用體會

病例:潘某,男,32歲。患胃病多年,曾經鋇餐攝片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有黑便史。此次又解柏油樣便約600克,化驗大便隐血 。症見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口幹喜熱飲,四肢欠溫,納谷不馨,大便色黑如柏油狀,日行1次,舌苔薄白,脈濡。中陽不運,氣不攝血,血從下溢。治予益氣攝血為法。藥用:①潰瘍止血粉60克,每服10克,1日3次。②潰瘍止血方:黃芪15克,太子參12克,白術6克,炙甘草5克,當歸6克,白芍10克,阿膠珠、地榆炭、側柏炭各10克,烏賊骨12克,煅龍骨、煅牡蛎各15克。2劑,每日1劑。經粉劑與湯劑并用,治療2日,大便轉黃,隐血轉陰,精神較佳,納谷亦馨。上消化道出血有屬胃熱偏盛,血熱妄行者;有屬中陽不足,氣不攝血者;處方用藥,迥然有别。此方烏賊骨既可制酸又能止血;白及有止血生肌之功;參三七有化瘀止血作用;共奏收斂止血、活血化瘀、制酸止痛、生肌護膜之效。作散劑可護于潰瘍面,收效更著。本方不失為一良好的内服止血劑,曾作171例觀察,臨床治愈率為95%。本品需研成極細末,否則易對胃造成刺激。适用于虛多實少者,如胃熱偏盛,實多虛少者用之宜慎。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刺激之品。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18年的蘋果xr和20年的蘋果xr
18年的蘋果xr和20年的蘋果xr
在剛剛結束的新品發布會上蘋果官方正式發布了采用LCD材質的iPhoneXr,根據蘋果官網顯示該機擁有白色、黑色、藍色、黃色、珊瑚色、紅色六種顔色,提供了64GB、128GB、256GB三種容量,售價分别為6499元、6999元、7899元。...
2024-11-11
如何快速組建開發團隊
如何快速組建開發團隊
如何從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請體系?本文将從是三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最近對邀請好友做任務類的産品功能思考還是挺多的,有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寫文章前,再把人人都是産品經理上的邀請好友類文章,刷了大半,有很多都挺不錯:有深度、有案...
2024-11-11
杜蕾斯最火的詩
杜蕾斯最火的詩
杜蕾斯四季詩集,污的很優雅草莓說事3992019-6-2611:06内容營銷杜蕾斯,這位專注搞事情的老司機,在去年竟然寫了59首詩歌,美其名曰“四季有色詩集”,承包了整個春夏秋冬!還别說,詩歌寫的有模有樣,時而含蓄時而大膽,污的相當優雅。而...
2024-11-11
宅子出現四喜是真的嗎
宅子出現四喜是真的嗎
“宅子有三喜,家中才人出”,這句農村俗語中的“三喜”,民間有多種說法,尤其現在一些人,意見分歧,沒有一緻的看法,衆說紛纭。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我們對農村傳統俗語的解說,雖然沒有标準答案,古人又善于使用各種修辭手法,使一些俗語的語意,具有多種含...
2024-11-11
三門峽市新310國道收費
三門峽市新310國道收費
#三門峽頭條#很多年來,在一般人看來,國内很多國道早已取消了收費,這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最近,位于三門峽靈寶市内的一個收費站開始收費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我們首先來看一看這段路到底在哪裡?據了解,新國道310靈寶西收費站位于靈寶...
2024-11-11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