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仍然是好房稀缺的時點,等政策等調控,也要抓緊上車
上海樓市持續火爆從新房到二手房,都火出了自己“不一樣的煙火”。
二手房市場在2020年底,逼近月售4萬套的新高點,去化量月均3萬套,且月均交易額破千億。
與其說是買房,不如說是“搶購”。
不過,二手房市場還算是有“一拼之力”,因為隻要錢足夠,就還能買。一手房市場,幾乎就是在玩“幸運大抽獎”。
2020年新房“千人搖”認籌,成為司空見慣的場景,新房認籌率從200%、600%、800%,再到1300%。
高達1300%的認籌率是什麼概念?
幾乎就是13個人在搶1套新房。
據多家媒體和研究機構的統計:
2020年上海新房累計同比增長81.8%,新房面積同比增長23.1%。
這個供應量與往年持平,在月均近4萬套的去化量下,上海樓市的好房子,仍然持續稀缺。
随着上海落戶政策的逐漸開放,剛需人群正在逐漸擴大。
但是,新房認籌如“幸運大抽獎”,二手房市場,如“瘋狂搶購”,剛剛有能力買房的剛需們,要怎麼“上車”呢?
1
就在昨天,官方突然通過網上平台發聲,對于火爆的新房認籌搖号現象做出了回應:
“完善”成為回複的關鍵詞。
這條回複似乎讓剛需們看到了“利好”消息。
如果新房認籌規制被完善優化,而且導向是利好剛需的話,那對于更多的人來說,肯定可以稱為是真正的“福利”了。
畢竟13:1的買房認籌比例,确實太誇張了,如果這13個人裡面有超過一半的人,不是剛需的話,那麼,剛需的競争壓力,是非常大的。
如果從規制上做出調整的話,認籌有所側重,那麼也許無論剛需也好,還是改善需求也好,都能夠“各取所需”。
那麼,上海認籌規制會有哪些優化的舉措呢?
2
可以按照認籌的幾個關鍵環節來試想。
認籌的關鍵環節有3個:
認籌資格認定、認籌優先級、樓盤限搖。
我們一個一個看。
先看認籌資格認定。
其實更接近“房票”的概念,也就是說,怎麼能認定你是剛需買房,或者換句話說,如何認定,一個人是沒有房産的。
像深圳、杭州等地,2020年就進行了類似調控,切入點是“離婚不離房産”。
也就是說,這一條是可以應對離婚“騰房票”這樣的操作的。
它會認定離婚後若幹年裡,你的房産情況,仍然按之前未離婚時的房産情況來統計。
舉個例子:離婚前夫妻1套房,離婚後,若幹年裡,比如3年裡,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個人的房産狀況,還是被認定為有1套房。
如果上海認籌資格的認定,加入這樣的“參考項”,等于剛需會獲得更有優勢的認籌入圍資格。
再看認籌優先級。
這個相當于一個統籌安排,或者可以叫做“剛需專場”,隻有被認定為是剛需的人,才能入場認籌。
當然,具體認籌的新房數量,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按比例分配的。
最後看一下樓盤限搖。
這個目前在一些新房認籌中已經被“安排”上了,也就是說,要求認籌買房人選擇“站隊”。
比如:申請認籌A項目後,A項目的認籌協議裡會規定,不能再申請其他項目認籌。
目前這些是個别項目的規定,但如果上升一個層級,對所有認籌進行這樣的統一規範的話,或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種“千人搖”的現象。
3
這樣一條官方的回複,引發了更多人的各種讨論。不過,回過頭來,還是要說,剛需和改善,都是樓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需求群體。
如果官方要完善和優化認籌規制的話,那麼,剛需和非剛需,一定是需要找尋平衡點的,至少也要讓這兩個群體能夠“各取所需”。
剛需中,一大部分是通過“落戶政策”獲得房票的剛需人群,比如雙一流大學人才、高技術人才、張江和臨港的居轉戶等等,這些群體,肯定是剛需,但面對“千人搖”的抽簽比例,以及“千萬籌”的認籌資金門檻,認籌的過程肯定是颠簸的。
而造成“千人搖”和“千萬籌”的恰好,就是無差别的認籌規則。
如果認籌人數得到甄别,那麼這樣的認籌規模和認籌金額度,肯定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而除了剛需人群,非剛需人群中,也有需要區别看待人群,那就是居住條件不理想的上海土著。
特别是居住在老破小的人群,他們是有極為迫切的改善需求的。
很多老破小,一直處在等待拆遷安置的狀态裡,但有些安置的進展是比較緩慢的,那麼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自己先申請認籌,來進行居住條件的改善,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如果在好不容易有認籌搖号機會的時候,被“誤傷”的話,那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
所以,剛需和改善需求,都應該被正面對待,找到它們之間的平衡點。
總之,既然官方已經注意這個現象了,希望我們能盡快等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答複!
【The End】
歡迎關注我們,獲取更多房産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