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娛樂
/
儒林外史吳敬梓作品簡介
儒林外史吳敬梓作品簡介
更新时间:2024-10-01 08:21:55

《儒林外史》的作者,曆史上著名的小說家吳敬梓是哪個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讀者一定有所耳聞,吳敬梓是清朝人士。

儒林外史吳敬梓作品簡介(小說家吳敬梓為何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1

圖片來源于網絡

詳細解讀吳敬梓是哪個朝代的人,應該從他的成長環境及作品創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後經曆了清聖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執政時期,從大清入關到康乾盛世,吳敬梓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命運坎坷。

早年,他出生于名門望族,家境殷實,因而幼年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打下了堅實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時期,吳家家道中落,名門子弟頓成布衣書生,吳敬梓的仕途命運也為止改變。尤其是乾隆年間,官場政治已趨腐敗,科舉制度的弊端顯現,許多懷才不遇的莘莘學子因無錢通行“潛規則”而被拒于廟堂大門之外,緻使國家選拔人才的制度出現極大的漏洞,官場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在屢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吳敬梓終于對仕途心灰意冷,轉而将後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學創作方面。

在此期間,他的生活狀況與思想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創作的大量詩歌和小說作品都包含着現實主義諷刺手法,其中,尤以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最為後人所熟知。這部小說耗盡了吳敬梓後半生的大半光陰,它的問世,亦确立了吳敬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

趣曆史官方qulilshi_v5

吳敬梓對科舉的态度

吳敬梓出身安徽全椒縣官宦之家,家中曾出過不少翰林名士。幼年的吳敬梓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頗為勤奮好學,小小年紀便滿腹經綸,寫詩作詞常有驚豔之筆,因而從小便被一衆族人看好,将來必定是金榜題名,光耀門楣的苗子。舊時文人求學大多為博取功名,通達仕途,這一點甚至被稱為少年才子的吳敬梓也不能免俗,因而可以認為,早期的吳敬梓對科舉的态度并不排斥,至少還是希望能通過科舉之路實現光宗耀祖的理想的。

儒林外史吳敬梓作品簡介(小說家吳敬梓為何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2

然而成年之後,吳家突遭巨變,家道中落,父親獲罪,往日圍繞在吳家周圍的文人雅士便少了許多殷勤,加之清代官場潛規則橫行,賣官鬻爵,走後門現象屢見不鮮,懷才不遇的白衣書生往往因無錢疏通關系而被拒于廟堂門外,終生沒有機會一展濟世為民的抱負。

在曆經屢次落地的挫折後,看透了世态炎涼的吳敬梓已然對功名心灰意冷,此時的吳敬梓對科舉的态度顯然沒有了少年時代的熱衷,相反,他開始痛恨官場的腐敗與追逐功名利祿的過程中造成的人性扭曲,這一系列憤世嫉俗的感慨,在他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表露無遺。

今人讀吳敬梓的作品,看到的似乎盡是作者對滿清官場的辛辣諷刺,然而仔細想想,吳敬梓對科舉的态度顯然并非外界所傳言的那麼清高,曾經醉心功名,結果卻因求而不得所以憤恨,這好像是舊時所有無緣官場的知識分子普遍具有的心态。

吳敬梓的風格

讀過《儒林外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對清代著名小說家,安徽才子吳敬梓獨特的文學創作風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吳敬梓以犀利諷刺的筆法寫盡了科舉制度的腐朽昏聩與官場的人生百态,堪稱中國文學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儒林外史吳敬梓作品簡介(小說家吳敬梓為何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3

說到吳敬梓的風格,人們往往容易聯想到近代史上另一位以“文化刺客”著稱的文學巨匠,事實上,那位大文豪亦對吳敬梓的作品贊譽有加,認為其創作“秉持公心,指擿時弊”。這位人所共知的近代文學巨匠,便是有“國魂”之稱的魯迅先生。數百年後,魯迅小說橫空出世,其多部著作中貫穿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犀利批判的鋒芒,毫無疑問是從先輩吳敬梓的思想和藝術理念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據說《儒林外史》創作期間,适逢吳敬梓人生低谷,父親亡故後家境日漸艱難,很多時候甚至柴米都難以為繼,不得不以賣文賣書、典當家私為生。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年少成名的才子忽然對人生境遇及官場仕途有了一番全新的理解,因此,後世一緻認為,若無成年後的坎坷經曆和對清代科舉制度的深度剖析,原本出身宦官世家的吳敬梓斷不會傾盡畢生心血寫成這樣一部滿含辛辣諷刺意味的《儒林外史》小說,獨樹一幟的吳敬梓的風格,亦不會給後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及深遠的影響。

對吳敬梓的評價

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素有安徽第一文豪之稱。他出生于全椒縣的世族大家,自幼酷愛詩書,少年時就以風采風流而著稱,隻可惜成年後家道中落,命運多舛,一生與仕途無緣。吳敬梓晚年醉心書法及小說創作,著有深刻揭露清代官場黑暗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堪稱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因而世人對吳敬梓的評價頗高,稱其為十八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

儒林外史吳敬梓作品簡介(小說家吳敬梓為何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4

其實,除了文學成就之外,全椒當地的吳氏家族的後人對吳敬梓的評價更為全面。據吳氏宗親介紹,吳敬梓生性豁達,交遊廣闊,與清代許多的文人雅士都有交往。清代文人多好飲酒賦詩、行酒令等風雅遊戲,觥籌交錯,酒至半酣之時,吳敬梓常有驚豔之筆,其出衆的文采往往就在遊戲之作中表露無遺。

不幸的是23歲那年,吳敬梓的父親去時,吳家陡然敗落。面對那些如狼似虎侵吞祖業的近親,吳敬梓感受到世态炎涼,道德淪喪的悲哀,加之當時的清朝科舉制度已趨腐敗,身負曠世才學的吳敬梓功名無望,遂變得憤世嫉俗,縱情悖禮,于33歲那年搬離故土,移家南京。

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歲月,吳敬梓雖生活清貧,時常需要靠賣書賣文度日,卻依舊喜愛呼朋喚友,文人小聚,時而出錢接濟同樣清苦的文人,時而與一衆好友冬日繞行城牆大搞“暖足”活動,甚至為了帶頭修建祖祠,不惜将最後的祖産全椒老屋變賣,因而這一時期,人們對吳敬梓的評價是“樂善好施卻放浪不羁”。也正是在這段歲月裡,他将畢生的精力與才學譜寫成一部不朽的名作《儒林外史》。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