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哈爾濱6月2日電 在哈爾濱市巴彥縣松花江鄉,有一條“從天而降”的河流,灌溉着巴彥縣10萬畝稻田,這條“大河”就是松花江鄉提水灌區工程,它讓稻田喝上“自來水”,直接推進了全縣10萬畝農田“旱改水”,實現農業增産增效、農民增收。近日,“松花江上·百年印記”主題宣傳活動來到巴彥縣,感受松花江兩岸的沃土糧豐。
松花江水灌溉的稻田。張明超 攝
巴彥縣位于在松花江北岸,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近年來,在 “藏糧于技”“兩頭兩尾”的助力下,巴彥縣擦亮農業大縣、農業強縣這張“名片”,成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中國好糧油”示範縣。2016年5月,投資 2.4億元的巴彥縣松花江鄉提水灌區工程開工建設,工程主幹渠11長公裡、支渠長23公裡,年可取水量7693萬立方米。建成後有效改善了灌區沿線生态環境,為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灌工程通過二級泵站将松花江水提升 45米高(近15層樓),自流灌溉稻田,隻要打開水龍頭,稻苗就能“喝上水”,從而結束靠地下水灌溉的曆史。巴彥縣也借助提灌工程,加快産業結構調整,10萬畝“稻香國”由此誕生。通過引入松花江水資源,還推進推進了10萬畝農田的“旱改水”,曾經靠天吃飯的旱田,變成了高産穩産的水田。
提水灌區工程泵站。張明超 攝
王利民是巴彥縣君陽瑞利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今年合作社有3000多畝稻田,種的都是有機稻“稻花香7 号”,“我們稻田裡都是引入的松花江水,經過10 多公裡明渠日曬,江水到了地裡溫度高,水稻成熟期比地下水灌溉早十幾天,大米也比地下水灌溉更好吃了。”王利民說。合作社利用稻田養鴨,采用立體種養殖相結合,一塊田兩項收益,6月放鴨雛,10月收稻米。
為了把稻米附加值最大化,2018年,合作社建成了黑龍江穰穰滿家米業有限公司,通過對稻米的加工生産,讓大米的品質提檔升級,合作社開通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巴彥大米,快速闖出了市場,産品銷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通過提水灌區的松花江水,利用生态有機水稻種植、加工與品牌化營銷,巴彥縣正在實現農業增産增效和農民增收。
松花江水可以直接灌溉稻田。張明超 攝
據了解,“十三五” 以來,巴彥縣糧食總産穩定在32億斤以上,高标準農田建設工程累計投入資金8.9億元,建設高标準農田11.3萬畝,糧食增産1.2億斤,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超過3000家,農業組織化程度顯著提高,土地托管服務達到58萬畝。“十四五”期間,巴彥縣将繼續擴大現代農業發展成效,完成由傳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張喆)
來源: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