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敏(副主任醫師)
吳女士因體檢而“意外”發現貧血,來到醫院就診。醫生查看了她的體檢報告後,未直接開藥,要求她進一步檢測葉酸、維生素B12及鐵蛋白等項目。吳女士非常困惑:這些檢查有必要嗎?和治療貧血有什麼關系?
什麼是貧血?
貧血是指在單位容積的血液中,血紅蛋白(Hb)、紅細胞(RBC)和(或)血細胞壓積(HCT)低于相同年齡、性别和地區正常值的一種常見臨床症狀。事實上,貧血并不是獨立的疾病,機體各系統發生“故障”均可引起貧血。無論哪一類貧血,都與紅細胞息息相關。
造血是在骨髓中完成的,紅細胞生成需要充足的蛋白質、葉酸、維生素B12及鐵元素等。如果把骨髓比作造血“工廠”,紅細胞就是造血“産物”,葉酸、維生素B12等是造血“原料”。缺少造血“原料”引起的貧血稱為營養性貧血,在臨床上最為常見,位列貧血病因首位。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貧血為溶血性貧血,常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溶血,如地中海貧血、溶血性貧血等。紅細胞丢失過多引起的貧血即為失血性貧血。
“貧血三項”是什麼?
臨床上,營養性貧血以缺乏鐵、葉酸及維生素B12最為常見,俗稱“貧血三項”。
1.鐵缺乏:紅細胞生成所需要的鐵主要來源于飲食攝入、體内貯存和循環血液中衰老的紅細胞釋放3種途徑。值得注意的是,人體每天隻能從食物中吸收1~2毫克鐵,故健康成年人主要利用體内衰老的紅細胞分解、釋放的鐵完成造血及其他生理需求。
鐵蛋白是一種棕色的含鐵蛋白質複合物,主要在肝髒合成,是檢測缺鐵和鐵負荷過多疾病的有效指标。鐵蛋白降低常見于缺鐵性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長期腹瀉、營養不良等疾病。鐵蛋白增高常見于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腫瘤、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
2.葉酸缺乏:葉酸是正常細胞生長及DNA合成所需的重要維生素,也是人體紅細胞生成必備的營養素。葉酸隻能從食物中攝取,水果、蔬菜、肉類、動物肝髒中含有較多葉酸,進食後被小腸吸收,最終儲存在肝髒中。
葉酸缺乏可引起巨紅細胞性貧血,會導緻皮疹、舌炎、胃腸道功能異常等疾病。葉酸缺乏除了會使孕婦出現巨紅細胞性貧血外,還可能導緻胚胎發育遲緩、智力低下,以及神經管畸形、唇裂等胎兒畸形;中年人缺乏葉酸,可影響腦功能;幼兒缺乏葉酸,可出現精神萎靡、發育遲緩等。
葉酸缺乏的常見原因有供給不足(過度烹饪緻葉酸破壞)、吸收不良(常見于老年人、腸道功能減弱者、酗酒者或服用某些藥物者)、供不應求(常見于孕婦、嬰兒及青少年),以及腫瘤或感染等原因導緻葉酸消耗增加。
3.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必須從食物中(如肉類、雞蛋、牛奶和其他乳制品等)獲得。維生素B12缺乏常見于攝入不足及吸收不良。一般來說,人體内維生素B12儲量大,隻有在持續缺乏3~5年後才會進展為巨細胞性貧血、神經系統疾病等。必要時,患者需要進行神經系統相關檢查。
營養性貧血患者,以缺乏鐵、葉酸及維生素B12最為常見。患者通過相關檢測,知道缺少哪一種造血“原料”後,還須查明“原料”不足的原因,如機體攝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過多及需求過多等。一般來說,如為非惡性疾病所緻時,隻要去除病因就不會複發,患者預後良好。部分患者(如消化吸收障礙)需要定期進行補充治療,以預防貧血複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