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曆史方位,多次就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下簡稱“三種精神”)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這些講話和指示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内涵豐富、飽含深情,科學界定了“三種精神”的豐富内涵,系統回答了事關“三種精神”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和指導性。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勞模工匠群體和廣大勞動人民的高度重視、充分肯定與深切關懷,為在新時代堅持、發展、弘揚“三種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勞模先進和全體勞動者創新創造創優的熱情和活力、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和有力思想武器。有鑒于此,我們應當深刻理解“三種精神”的豐富内涵,并有效把握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
首先,勞模精神的内涵是“愛崗敬業、争創一流、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其中,“愛崗敬業、争創一流”是勞模精神的本質特征,體現了勞模對國家、社會、職業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和舍我其誰的主人翁精神。“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是勞模精神的品質,勞動模範是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積極實踐者,踏踏實實、奮發圖強、勇于挑戰、敢為人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征程中埋頭苦幹、求真務實、創新創造。“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則是勞模精神的價值追求,彰顯了勞模先進心甘情願、默默堅守、身心投入,不求聲名和個人私利。
其次,勞動精神的内涵是“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其中,“崇尚勞動”是樹立正确的勞動價值觀,充分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熱愛勞動”是培養正确的勞動态度,促進勞動者自覺勞動、積極勞動、主動勞動。“辛勤勞動”是對勞動過程及其強度的充分肯定,表明要充分遵循勞動的客觀規律以及要達到的勞動強度,體力勞動要付出辛勞和汗水,腦力勞動也要付出智慧和心血。“誠實勞動”是對勞動者品德的客觀規定,表明勞動要踏踏實實、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實事求是。
再次,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其中,“執着專注”是精神狀态,是時間上的堅持、精神上的聚焦;“精益求精”是品質追求,是質量上的完美、技術上的極緻;“一絲不苟”是自我要求,是細節上的堅守、态度上的嚴謹;“追求卓越”是理想信念,是理想上的遠大、信念上的高遠。工匠精神既體現了敬業之美的精神原色,又表現了創造之美的品質追求,更展現了追求之美的價值升華。
系統考察“三種”精神之間的内在關聯,我們會發現,從勞動精神到工匠精神再到勞模精神是一系列提升和躍遷,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面。
第一,從“三種精神”産生的主體來看,勞模精神來自勞模群體,勞動精神來自勞動者群體,工匠精神來自工匠群體。這決定了“三種精神”内涵有其差異之處,即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同時,盡管主體不同,但無論是勞模還是工匠,首先都是勞動者的一員;因此,“三種精神”的内涵又有其相通之處,即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一言以蔽之,無論勞模精神還是工匠精神,其精神淵源皆出自勞動精神。甚至可以說,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勞動精神,是勞動精神向更高層次、更高面向的躍升。
第二,從“三種精神”的邏輯關系來看,三者涵蓋了勞動精神的不同發展層次。勞動精神可分為三種層次,第一層次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勞動者應該具備的精神特征,即“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也就是具備想幹、愛幹、苦幹、實幹的基本勞動素養。第二層次是作為一個專業的勞動者,也就是工匠應該具備的精神特征,即“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也就是具備“懂技術、會創新”的專業勞動素養。第三層次是作為一個模範的勞動者,也就是勞模應該具備的精神特征,即“愛崗敬業、争創一流、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具備“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卓越勞動素養,具有信仰堅定、胸懷全局、擔當奉獻、引領示範等精神品質。
第三,從“三種精神”的價值導向來看,勞模精神具有政治性、引領性、示範性;工匠精神具有專業性、技術性、嚴謹性;勞動精神則具有普遍性、廣泛性、基礎性。實際上,對于勞動者而言,從勞動精神到工匠精神再到勞模精神的不同階段,就意味着從一個合格的勞動者到專業的勞動者再到楷模型勞動者的變化過程,也即勞動精神(合格的勞動者)—工匠精神(專業的勞動者)—勞模精神(楷模型勞動者)。在這一過程中,也完成了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持續性勞動、科學勞動、創造性勞動、完美勞動、引領性勞動、幸福勞動等勞動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總之,正确認識和科學把握“三種精神”的内涵及關系,對于學習貫徹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弘揚和踐行“三種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新時代勞模精神研究”(20BKS094)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學院教授、中國工人曆史與現狀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彭維鋒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衆号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