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約是一種隻有通過區塊鍊才能實現的新技術。普通、标準的合同涵蓋了當事人之間協議的條款,且常通過法律來強制執行;智能合約是數字化的,存儲在區塊鍊中,并使用加密代碼強制執行協議。
換句話說,智能合約隻是軟件程序,與所有程序一樣,它們完全按照程序員的意圖執行。智能合約就像編程應用程序一樣:“一旦出現,就去執行。”基本上通過數學計算,智能合約可以協商協議中的條款,自動驗證履行,甚至執行約定的條款,所有這些都不需要通過中央組織來批準。智能合約使公證人、代理人和律師等中間人幾乎毫無意義。
智能合約如何運作呢?
智能合約的概念最初是由計算機科學家、密碼學家Nick Szabo于1993年構思出來的。在1994年的一篇文章中,Nick寫道:“智能合約的總體目标是滿足共同的合同條件(例如付款項、留置權、保密性,甚至強制執行),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常以及對可信中介的需求。相關的經濟目标包括減少欺詐損失、仲裁和執行成本以及其他交易成本。現今存在的一些技術可以被視為粗略的智能合約,例如POS終端和(信用卡)、電子數據交換(EDI)以及公共網絡帶寬的agoric分配。
盡管智能合約在2009年比特币誕生時才出現一線生機,但以太坊完全接受了它,使得在其分布式賬本中執行和存儲智能合約成為可能。以太坊的平台專為執行智能合約而設計,使交易和ICO(初始代币發行)成為可能且無可挑剔。在許多方面,智能合約是所有區塊鍊技術的基石。
此外,許多新興的區塊鍊初創公司依賴于智能合約有望創造的革命。就像有一個驗證比特币交易的節點網絡一樣,智能合約也使用節點網絡來驗證協議的各個方面是否已經完成。他們不需要像律師這樣的中間人來驗證這些方面是否存在,這些節點和智能合約中的代碼本身就可驗證。這也使得智能合約透明且可被所有相關方追溯。因此,各方之間的信任不再具有争議。某些時候律師仍會被需要,但大部分工作都已完成。
最後,由于智能合約嵌在所有數據都以分散的分布式方式存儲的區塊鍊中,因此直到合同履行完成,沒有人能夠控制資金。這筆錢通常是區塊鍊的本地加密貨币,就像以太坊的以太币一樣。
API智能合約是怎樣的?
棧界區塊鍊建立在靈活性和模塊化的基礎上,可以适應各種智能合約功能和規範。最初,我們選擇實施用于智能合同的以太坊虛拟機(EVM)規範。
出于所有可能性,選擇 EVM 有三個主要原因:它非常強大,穩定安全,已經實現了标準化和采用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會或不能支持其他智能合約規格的前進。事實上,随著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目标是支持各種智能合約的架構。
許可:在應用層(目前是 EVM 标準)和共識引擎之間,我們實施了一個細粒度的賬戶許可系統。帳戶可以設置為:i 管理員(可以具有更改網絡參數值的低級權限)ii 驗證者(可以參與網絡區塊驗證)iii 開發人員(可以将合同部署到區塊鍊)iv 用戶(可以向網絡提交交易請求),v 組(兩個或多個權限的組合)。
如前所述,棧界 EVM 旨在觀察以太坊操作代碼規範。但是,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棧界 EVM 也聲明授予了正确的權限。通過在地的每個節點上運行的安全本機功能實施許可,類似于預編譯的合同。在為棧界中樞選擇默認許可權限時,我們考慮到了安全性,分散性和可用性之間的權衡。最終我們決定默認帳戶權限是一個有權加入驗證池并将事務發送到網絡的組。沒有帳号擁有管理員權限,隻有棧界控制的帳号才具有合同部署功能 。
這意味棧界中樞是一個公共鍊,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驗證機構并發送交易。但是,由于棧界中樞專門用于填補企業的會計計算與交叉鍊交易的角色,并充當産品鍊的出生地和安全檢查點,因此我們決定保持合同部署關閉的狀态。但相反的是,棧界将部署和管理完成中樞所需功能的智能合約。通過這種方式,棧界中樞将保證隻為所需的易提供便利,卻無法為此而保持輕便,高效和安全。開放式智能合約部署是為開放式開發鍊保留的,歡迎并鼓勵第三方開發人員構建任何他們可以想象的東西。
(作者:API棧界,内容來自鍊得得内容開放平台“得得号”;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鍊得得官方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