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東北冬季要比現在冷得多,風吹臉上能感覺到疼的那種。寒風吹到臉上真的像刀割像針紮一樣,隻是凍到一定程度外露在外的皮膚就會發白此時也感受不到那種痛感了,那麼就要注意保暖了不注意得話就有被凍傷的危險了。雖然這種溫度和略顯“極端”的氣候對一些人和大家的工作生活而言不那麼友好,但是對食物尤其肉類的保存卻天然的匹配,所以冬季把食物放在外面保存也是當時和現在的一種生活方式。
每到寒冬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為春節大餐做準備了,尤其那些家裡養豬的就開始出欄“年豬”,除了自己吃之外也通過私人渠道相互介紹對外出售。也許有人會問這豬肉不都得到市場上去買麼?是的沒錯!确實市場上有現成的,但是從品質來說是真的不如這種私人家裡養的豬。更主要的是這種豬都是喂糧食長大的,品種也都以本土大黑豬為主,這個品種的豬本身肉質就細嫩而且肉香味濃好加上平時吃的糧食加持,在風味和品質上更是把市場上那種商品豬肉遠遠甩開不知幾條街,簡言之就是香!就像散養的笨雞(溜達雞)一樣,雖然一個個看着幹巴瘦可濃縮的都是精華,味道和口感也遠遠好于飼養場的肉雞。
在準備年貨的過程中,每家基于口味和飲食習慣各有不同和側重。我們家因為人少和吃肉的實力相對較弱所以豬肉買得相對比較少但會着重選擇幾個相對“精華”的部位采購。當時通常會買一些“腰盤”就是豬腹腔内的脂肪組織用來煉葷油來炒菜。而五花肉和後丘會多買一些用來炒菜給蔬菜借個肉香和包餃子和餡。然後就是一扇排骨,提前洗好再切成一塊一塊的春節那天可以直接用那種程度。最後就是重量級的部分:豬頭一個、豬尾巴一條、豬肘子兩三個,用來烀熟食平時吃和春節那天切好湊盤兒菜!至于鯉魚鲢魚和收拾好的白條小笨雞這一堆也都冒着嚴寒在外面收拾幹淨凍上備用。
對于非東北的同學來說,可能認為這些肉類食材甚至蔬菜在冰天雪地的外面冷凍保存就是直接放外面凍上對不對?其實沒那麼簡單。首先在冬季蔬菜的保存和現在的蔬菜運輸冷鍊的狀态是一個原理和溫度,所以要麼會專門準備一個屋子或房子裡一個溫度适宜的位置或者放進菜窖裡保存。因為絕大多數蔬菜一旦被冷凍得話就不能食用了,而肉類則不會而且需要比蔬菜更為低得多的溫度,但也不是直接就把肉類直接放外面冰天雪地的就那麼凍上,其實這裡還是有些說法的。
雞魚豬肉等這些肉類在洗幹淨或切成适合的大小之後通常會套上塑料袋埋進雪堆裡,因為溫度的關系很快就會凍得像石頭一樣。那麼為什麼要套上塑料袋埋進雪裡呢?首先是保持食材幹淨衛生的需要;其次肉類這些食材即便在冷凍保存過程中也需要避免被陽光長時間照到引起肉類的變質;第三如果肉類不套上塑料袋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或埋在雪裡也會因為溫度和冬季濕度過低的關系會逐漸失去水分變幹,這和凍幹脫水的原理是近似的。
如果不用塑料袋的話,傳統做法的冷凍保存就是把需要冷凍保存的雞魚肉類反複淋上水在表面結結實實密不透風地凍上一層冰殼也能起到避免水分流失變幹便于長時間冷凍保存的需要,當然也是需要遮光冷凍的。這也就是在東北的現成尤其農村除了埋雪堆裡之外,家家戶戶也會專門堆個雪洞放這些肉類,也有放進缸裡或一段掏空的樹樁子裡,整體風格很北境、很東北、很冬天!在這裡推薦一部由趙麗蓉和李保田主演的電影《過年》,裡面一些橋段和場景拍得就很地道。
東北的冬天盡管寒冷,但确是我們的現實生活環境。雖然苦寒但不落後,因為大的曆史和慣性造成的一些影響我們無法阻擋隻能被動适應。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更加懂得生活,樂于追求精神享受,延續東北本地美食濃郁的味道!
對于東北的食物和保存方式,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告訴我!
求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