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英國進修金融專業的李玲回到她自小生長的故鄉——常熟,當時她的願望很簡單,就是畢業後進家靠譜的公司當Office lady(辦公室小姐),過安安穩穩的小日子,完全沒想到最終她還會回歸土地,與農業再次打上交道……
“被父母安排”的新工作
初見李玲,她的工作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工作電話不斷地打來,電腦桌面上密密麻麻的文件..... “上學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還會和土地打交道,農民家庭出身,兜兜轉轉又做回了農民”。李玲一笑,胖胖的臉蛋上眉眼彎彎,親切得像鄰家大姐姐。
其實,李玲的父母就是一對腦子活絡的夫妻,很早就開始經營飯店,算是從餐飲起家。2013年,與之合作多年的超市經理随口一句“食品配送會成為将來的趨勢”啟發了李玲的父母,李玲父母就創辦了綠品食品配送有限公司。同年,李玲在英國完成了兩年金融專業的學習,順利畢業回國。
雖然李玲出生在農村,但父母這一代都已和土地漸行漸遠,她和土地的聯系也更加疏離。回國後,她如願成為一名Office lady(辦公室小姐),然而,父母對李玲頗有期待,希望女兒回來為公司出一份力。在多次溝通後,李玲辭去了文員工作,在自家公司裡承擔起農産品檢測、驗收的重任。
從未接觸過農業的李玲,剛開始上手就發現快節奏的工作方式讓她簡直招架不住。為了保證配送食品的質量,母親錢瑞珍要求公司每天從淩晨開始進行商品分揀配送服務。這樣,李玲必須在淩晨兩點半起床,三點前趕到公司,“那時候常熟高架還沒開通,所以每天要繞一個大圈子才能到上班地點。”
淩晨的小鎮靜谧無聲,大地都在沉睡。走進此時的公司,隻要能邁開腳的地方都堆滿了成批從土裡采摘來的蔬菜、水果,一一攤開,質量不合格的産品就立即被挑出扔掉,“做生意,真的要憑良心做,擇菜、清洗、歸置我們都是純人力來做”。李玲及其父母帶領手下員工對所有食品日常進行質量檢測,一直要忙到早上六七點鐘才結束。
為了确保學生用餐安全,常熟教育局開始規劃給學校定點配送餐飲食品,于是面向常熟全市招标,李玲的公司成為了20多家競标單位之一。年輕的她正視自家公司是一家新企業的現狀,精心準備競标材料,全面展示公司産品的品質。同時,她也勇于創新,挖掘出其他十幾家公司沒有察覺到的新亮點。
“當時我們公司是提了兩點,一是提倡購買食品安全責任險,在常熟我們是第一家買食品安全責任險的公司。第二,我們是常熟首家推出淨菜标準化的食品公司,全部依靠從基地上采購蔬菜,在行業内制造口碑效應。”最終這兩點讓公司成功脫引而出,以高出第二名20多分的優勢順利中标。
競标成功無疑帶給了公司更多資源,經曆過這樣一次“大考”,李玲開始對她這份新工作越發有了興趣,此時公司也進入一個快速上升期,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大型公司主動上門洽談合作。
做一個熱愛拍照的新農民
2019年,經曆了公司的快速發展期後,李玲開始思考未來奮鬥的目标。
在不斷的檢測、驗收、配送的重複工作中,李玲找到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向上遊拓展,必須打造高标準農業基地,培育優質農産品。于是,她與母親錢瑞珍決定承包村裡330多畝的農田,投資成立康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立志讓科技帶動農業新發展。
這330畝的基地上,逐漸建設起大棚設施、外遮陽系統、噴滴灌系統、倉儲加工車間、設施農業物聯網等配套設施。基地建成後,為了确保生産出優質的農産品,她要求基地負責人時刻緊盯生産線,嚴格控制投入品的質量并按照綠色食品的标準進行生産。
“更重要的是在種植中學習。”李玲展示着她的相冊,裡面保存了大量農産品的照片,拍照成了她這個新農民日常工作的最重要一部分。不管是種植狀态還是質檢完成後,她最多的動作就是拍照記錄,發朋友圈、發給基地同事、發給農業專家、發給定點配送的學校和企業單位。嫩綠嫩綠的青菜葉子,清透幹淨的削皮蓮藕,細長又蔥郁的韭菜,紅的、黃的、綠的小番茄......光看照片都忍不住贊歎一句“新鮮”!
李玲坦承,公司的口碑與初創期已有天壤之别,最高記錄是承包了86所學校的夥食配送,如今,公司日平均為7萬人次提供餐飲,每年為150多家企業提供配餐服務。
事業的成功沒有讓她滿足于現狀,她早早地規劃起基地今後的發展方向。她計劃逐步建立有機種植區,進一步提升産品品質,帶動當地蔬果種植業走向産業化,讓周圍村莊農戶實現增收。
未來,康博農業蔬菜基地将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将引用南農大的新品種推廣運用先進、成熟的農業新技術,科研與生産相結合、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使之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李玲還計劃着面向廣大農村婦女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經營管理等培訓,積極帶動周邊婦女創業發展。
沒有人天生要強
都是一步步熬過來的
其實,創業之路并非那麼光鮮亮麗,創業路上的坎坷,對李玲來說是一個也沒落下。
混亂的财務賬單、入不敷出的利潤,争搶不來的資源,李玲回憶起創業初期的公司可謂是“滿目瘡痍”,參與自己公司工作的第一件事,對于學金融的她來說,目标簡單而明了,就是聘請一位專業的會計師,清理公司長期積攢的糊塗賬。李玲每天都會陪着新會計,去清算那剪不斷理還亂的賬單,經過漫長的三個月的清理核實,最終發現竟然有五十多萬的利潤不翼而飛。
吃一塹長一智,随後李玲對公司進行了大換血并且立下規則,所有合同都必須她親自過目簽字,所有賬單都要留下收據存樣。她說到做到,此後不僅成了公司的财務監督、文件監督、農産品質量的監督,甚至連公司的工地建設也是她從頭監督到尾。
2018年,李玲順利拿下鎮上一塊17畝空地,面對着這塊空地,李玲早早在心中構建起了藍圖。然而,金融專業出生的她根本看不懂複雜的CAD設計圖紙:“我連紙質的設計圖紙都要研究好久,更别說當時給我的隻是電子圖紙。”
盡管如此,她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每夜加班上網查資料,仔細琢磨研究,白天再到工地一一确認。從前期設計到後期施工,李玲事必躬親,一絲細節也不放過。最終竟讓她這個文科生,發現施工團隊工作上的巨大漏洞:“當時如果沒有發現這個問題,那損失可不是一點點。”
其實,不光是面對工作中的那一個個需要填的坑,勞作的辛苦也曾讓當年那個稚嫩的小姑娘掉過眼淚。那是剛參加工作的冬天,公司人手緊缺,李玲半夜被媽媽喊起來去公司洗菜,冬天的水冰冷刺骨,她這個沒幹過家務活的女孩咬牙切齒哭着喊着不想再繼續下去。
“那為什麼還要堅持做這件事情呢?”
“當然是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行了,沒有人天生要強,都是一步步堅持過來的,隻有這樣才能有今天的我和公司。”她感慨地說。#她要上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