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在重慶高新區走馬鎮關武廟文化廣場舉行“非遺小集市”。 梁欽卿 攝
8日上午,在重慶高新區走馬鎮關武廟文化廣場舉行“非遺小集市”。 梁欽卿 攝
中新網重慶6月8日電 題:在重慶古鎮聽非遺 “走馬民間故事”彙四海、傳世界
作者 梁欽卿
“民間故事話走馬,雅俗共賞談古今。”8日上午,在重慶高新區走馬鎮關武廟文化廣場,60歲的陳富其清了清嗓,講起走馬民間故事,聲音抑揚頓挫、表情眉飛色舞。台下的觀衆聽得津津有味,時而鼓掌、時而大笑……
走馬民間故事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發源地重慶高新區走馬鎮被稱為“中國曲藝之鄉”。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來臨之際,當地舉行“非遺小集市”,展示烏木雕刻、盆栽、夯築牆技藝等9項非遺項目。
走馬鎮曆史上是古渝州、成都之間的重要驿道,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南來北往的行商小販、挑夫走卒、文人墨客都會在此借住一宿,外地的民間傳說、故事在此相互交流。久而久之,以“走馬”(趕馬)為職業的人群口頭創作并傳承的民間故事逐漸形成,人們将其稱作“走馬故事”。
作為走馬民間故事的非遺傳承人,陳富其從小就聽爺爺講述當地的民間故事,對這一非遺文化有着特殊的親切感。水浒、聊齋、三國等故事,他都信手拈來。
“走馬民間故事内容龐雜、類型多樣。”他介紹,其中既有神話仙話、風物傳說、動植物傳說、民俗傳說、生活故事等,還蘊藏着獨特的文化信息,諸如巴人圖騰龍蛇的傳說等,内容包羅萬象。
走馬民間故事的非遺傳承人陳富其在台上表演節目。 梁欽卿 攝
今年52歲的王遠志是第一次現場聽走馬民間故事。他說,這些故事蘊含老一輩留下來的人生經驗,會在無形之中給人啟發,充滿教育意義。“比如今天的一個傳說故事講述玉皇大帝來曆,說到人要善良、品德要好才能當玉皇大帝,這其實是教我們做人要向善。”
但是,走馬鎮民間故事家大多年事已高,後繼乏人,傳承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原走馬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鐘守維說,走馬鎮運用多種形式搶救、保護走馬民間故事,希望能為人類學、文化學、民族學和方言學等多種學科提供研究資料。
目前,走馬鎮共搜集民間故事目錄13100個,已采錄的故事有12800個,民間歌謠3500首,諺語4000餘條,歇後語、俗語等4000條,收集整理成錄音磁帶650盒,記錄各類文字資料850餘萬字。
“前幾年有外國人慕名到這裡聆聽走馬民間故事。”陳富其說,他在走馬鎮的茶樓中講了幾年,時不時會見到外國人來聽故事。他們認為這是了解中華文化好機會,對這種形式很感興趣。
“現在講故事,一方面是不想這項技藝失傳,另一方面是想向更多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陳富其希望搭建一座“橋梁”,讓中國文化走進世界人們的生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