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背影》選段
《背影》要被踢出課本?《背影》這篇散文寫于1925年,此文亦收錄在全國中學生課本中,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非常經典的一篇散文。
談及這篇散文,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難以忘懷的課後練習中"朗讀并背誦全文"相信大家還曆曆在目。
可這樣一篇脍炙人口佳作如今為何陷入質疑,著名作家餘光中為何公開發表言論直言朱自清算什麼大師,并強烈要求《背影》一文移除教材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朱自清。
大文學家——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号秋實,江蘇省東海縣生人。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他是我國著名現代散文家、詩人及學者。
朱自清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春》 《綠》 《荷塘月色》 《匆匆》 《背影》等。其中最出名的便收錄在全國中學生教材中的《背影》。
《背影》是采用叙事手法描寫出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是年僅19歲的作者離開南京去北京求學時期,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送站,悉心照料他上車,并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全篇用樸實細膩的文字,将父親對兒女深沉的愛,刻畫的淋漓盡緻,從點滴微小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對孩子那份呵護與關懷。
全文最出彩的之處便在于作者用樸實細膩的文字,詳實地描寫了父親在陪兒子等待火車出發前,翻去另一個月台隻為給兒子買橘子的片段。
已落座火車席位的作者在與年邁的父親臨别之際,父親悄然看到另一邊的月台有個賣橘子的小商販,便提出要去給兒子買幾個橘子帶在路上。
不善用言語傳遞内心情感的父子,說不出細膩溫柔的告别,卻用最觸動人心的相互挂念做着無聲的表達。
父親的愛就是這樣,他無法直白地表達給你,但是他卻竭盡全力把能給最好的都給了你。在作者的筆下,生動地描寫出年邁體胖的父親因行動不便展露出的笨拙形态但卻努力的樣子,瞬間就撓疼了讀者的心。可就是這段買橘子的片段,近期引起了指責與批評。
不少人表示:文中父親穿越軌道翻上月台,給兒子買橘子情景,雖表現了父親那份深沉的父愛,盡管值得歌頌,但父親卻違背了起碼的交通規則常識。
為了防止青少年受到不正确影響,為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必須把《背影》這篇文章從課本中踢出去。朱自清,作為我國著名散文作家,憑借自己的文采與寫作技巧,收獲了很多人的喜愛。但凡事都有對立面。
鮮花和掌聲背後一定會有批評與指責。有人稱贊他的才華,郁達夫和沈從文都曾公開對朱自清及他的作品表達過濃重的贊賞。
他們認可朱自清的文采,并認為朱自清的作品都非常符合他當時那個年代,是當時年代的真實寫照。他們眼中那些平鋪直叙,簡明扼要的文字也顯的十分動人。當然,郁達夫和沈從文眼中的朱自清,在餘光中作家眼裡,就是另外一番評論了。
作家餘光中眼裡的朱自清1977年,作家餘光中先生公開發表了一篇名為《論朱自清的散文》的文章,拉開了貶低朱自清的序幕,反對朱自清的"聲音"也由此開章。
此文中表示:朱自清的文章,無論在文字或是思想上,都極其平庸無趣。表達的道理與觀點老舊無新意,一般中學生都能說得出來。在寫作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做排比的手法,節奏刻闆,凸顯段落之間交待太明、轉折太露,毫無可取之處。
朱自清忠厚拘謹的個性,在其為人和教學方面固然是一個優點,可在抒情散文裡,實在礙于想象之飛躍,情感之激昂,稱其"放不開"。
正是因為餘光中的抨擊,坊間才流傳出"朱自清的寫作水平連中學生都不如"諸如此類的說法。在餘光中先生看來,《背影》一文,中心思想是要表達父愛,可朱自清卻花了很長的篇幅去刻畫自己。
關于對父親的描寫隻用了很少的文字,這明顯出現了文不對題,通篇文字詳略不當。
直接的叙事手法未加任何修飾詞句,顯得整篇文章蒼白無力,毫無吸引力,口水化嚴重,即文學價值低,無法讓讀者陷入其構造的情景之中讓讀者發散思考。
你如何看待《背影》這篇散文呢?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不同的想法。文學作品就像一面鏡子亦是一個篩子,怎麼解讀那是讀者的事,作品擺在那兒,誰都可以看,隻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罷了。
就像我們的北京天安門,它就擺在那兒,可每個人合影留念出來的照片都是不一樣的,可北京天安門天下就隻獨一份兒。
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長篇或是短片,作品刻畫的形象本身就具備的多面性。就像一尊雕像,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樣的畫面,我們無法評斷哪種是真正的真實。
也許本身片面的真實就充滿了矛盾。作家寫出的文章,那麼作家是第一作者,讀者便是第二作者。文字引發的共鳴,激起的情感,都是作品與讀者交互後激發建立的。
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人生,自然激發出的感受不同,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無論是作者本身還是讀者,我們都無法擁有為某一個作品設定完整的标準答案的特權。
餘光中先生一句:"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激發了無數人為世事變遷而感慨,朱自清先生筆下刻畫出深沉的父愛亦會讓為人子女的我良久感動。
文學作品最大的價值也許在于它真實地反映出作品當時的年代烙印,也許後世看來,它不再合理,甚至匪夷所思,但它的價值并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消退。
那麼,你怎麼看待《背影》,對餘光中先生和朱自清先生兩位大文豪有什麼觀點呢?
哦對了,在這裡我必須多說一句,嚴正提醒!!!
攀越軌道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請一定不要模仿《背影》原文中的行為,後果會很嚴重哦!
文/李清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