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齊魯大地進入了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時節。近年來,作為農業大省的山東牢記囑托,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闆。如今,山東秋糧和各類農産品長勢良好,即将交出一張盈車嘉穗的“豐收答卷”。這個十一假期,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們走進田間地頭、山間海邊,與在豐收一線的人們一起,記錄熱火朝天的收獲畫面,講述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故事,展現“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的大省擔當。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辛振東 濟南報道
金秋時節,稻香魚肥,又到了一年漁業豐收季。作為魯中最大的有機淡水魚基地,今年雪野湖的魚獲預計最高可達80萬斤。水美魚肥,吃魚的食客也絡繹不絕,位于濟南市萊蕪區雪野湖周邊的衆多魚館也迎來了一年當中的銷售旺季。
國慶前夕,記者在湖邊一家名為煜辰魚頭老店看到,魚池内個頭圓潤的魚兒不時激起水花,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本地幾乎每家飯店都有魚池,暫養着新鮮的花鲢魚供食客挑選。招呼客人,抓魚、稱魚、殺魚、為客人做一桌美味的飯菜,是煜辰魚頭老店老闆呂其钊和妻子邢翠香每日不斷重複的生活。“能為來雪野湖遊玩的客人做上一桌子美食,聽着他們稱贊魚湯的美味,高興得很。”50多歲的邢翠香臉上總是挂着笑容。
“雪野魚頭選用的花鲢魚,一般是三年到五年的魚,最低也要三年以上達到五斤以上才可以。”呂其钊告訴記者,雪野湖内野生的花鲢魚肉質緊實,沒有土腥味兒,口感極好。“炖出湯來,湯色奶白,味道鮮濃,和養殖的魚不一樣。”
“不吃花鲢頭,枉來雪野遊”。老兩口的“魚頭”生意,已經幹了近二十年。“中秋節假期第二天賣了130多條魚,一年能賣60000斤左右的魚。” 邢翠香一邊忙碌着,一邊告訴記者,近幾年雪野湖環境越來越好,遊客也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好。“雪野花鲢魚身形巨大,一條大魚,從頭到尾都是寶。能做出十幾道色香味形各異的菜來,最有名的莫過于用魚頭做成的雪野魚頭湯,但其實最經典的做法是‘一魚三吃’。 ”
一魚三吃是指,魚頭做湯。雪野花鲢魚的魚頭大,膠原蛋白含量多,選取新鮮魚頭,配以簡單的佐料。熬出來的魚頭湯肉質細嫩、湯如乳白,味道鮮美,老少鹹宜。
魚身可做椒鹽魚片。魚肉切成一個硬币的厚度,稍微腌制,用雞蛋、面粉、澱粉做成的面糊包裹,炸兩遍,第一遍定型,第二遍呈現酥脆的口感。除此之外,還可做成魚丸,同樣滑嫩鮮美。
魚尾依據個人口味,有清蒸、蔥燒、剁椒、紅燒等多種做法,鮮、香、麻、辣,滿足不同食客味蕾。
邢翠香記得,有一位12歲外地來旅遊的小姑娘,據家人說從小就不吃魚,但那次在店裡一口氣就喝了四碗魚湯,她家裡人都高興壞了,為雪野湖美味的魚湯點贊。
雪野湖三面環山,周邊無工礦企業污染,水源主要為山泉水和雨水,水質良好。同時,由于當地山體植被茂密,山上的腐殖質經過雨水沖刷進入湖區,滋生了大量的浮遊生物,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魯中地區最大的有機淡水魚生産基地。
記者了解到,2007年,雪野湖旅遊區管委會正式挂牌成立,雪野湖的環境保護力度也進一步加大。2009年,湖面上的網箱、湖邊的沙場被清理,直至2017年停止投餌捕撈。因為不能投放餌料,所以現在雪野湖的魚吃得都是自然的食物。人工投放餌料時,魚的生長周期大約是三到五年,而吃自然食物長大的魚,生長周期延長了一倍。也正因如此,雪野湖的魚肉質變得更加緊實。
東坡有雲:“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就像一碗潔白的雪野魚頭湯,湯白如玉,入口恬淡,回味悠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