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既沒有鐘表,也沒有計時器,但是古人還是想出了計時的方法。燃香便是古代常用的一種計時方法。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賈寶玉和衆位姐妹比賽作詩的時候便經常提到“以一炷香為限”。那麼古時候“一炷香的工夫”相當于現在的多長時間呢?這得從燃香計時的起源說起。
古代僧人首先發明了燃香計時的方法。僧人通過燃香來計算打坐的時間,因為香制作簡單,易于攜帶,而且燃香能夠營造安靜平和的氣氛,所以受到僧人的喜愛。僧人“打禅七”(佛家打坐的一種,共七個周期,四十九天)時,每天約打坐十一炷香,中途休息大概二十分鐘。
由于古時候的香基本都是手工制作的,雖然遵循一定的标準,但是難免會受到環境、風力、香料幹濕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每炷香燃燒殆盡的時間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大緻上需要半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所以古時候“一炷香的工夫”大約是五十到六十分鐘。
此外,古時候計時所用的香按照長度可以分為多種,有一刻鐘一炷的香、三十分鐘一炷的香、一小時一炷的香,還有一種叫做長盤香的,約十二小時一炷。有時候人們還會在香上刻上刻度,這樣就可以更精确地計時。然而實際上用香計時有很多弊端,由于受外界因素影響很大,因此難免會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