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雙非”一般是指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即非雙一流,又稱“非雙”。絕大部分大學生就讀的學校是雙非,為普通本科。一路走來,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社會和一些高校對雙非出身的大學生或多或少的“歧視”。
有名企業難看雙非大學生:雙非高校的大學生缺失更多客觀的條件。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節目。安徽衛視《學霸是怎樣煉成的》節目中,小米人事經理直言:我們會區别對待985大學生和非985大學生,我們隻會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曆,可以說非985大學生的簡曆直接扔掉。
她犀利的話語讓觀衆赤裸裸地看到招聘會的潛規則:985大學生的簡曆會見到光明會得到賞識,而非985大學生的簡曆隻能被淹沒,因為沒有冠上985的頭銜而不見天日、石沉大海。
節目嘉賓小何堪稱“簡曆帝”,他聽完小米的話,不滿意問道:“非985的大學生沒有社會經驗,985的大學生也沒有社會經驗,為什麼隻用他們而不用我們呢?”
聽完他的話,小米更是犀利地點評道:如果我問你們英語水平,你們會說過了四六級,而他們會說,他們的托福雅思考了多少分。如果問你們計算機水平,你們會說過了國二,也就是剛剛學編程的水平,但是985的同學呢?他們已經非常精通計算機語言了,公司讓他們做一個app,他們組織三四個人就可以做得出來。不僅如此,小米下面的話更加戳中雙非的痛點:比起社會經曆,雙非的大學生有的隻是學校社團組織的活動,而985同學能參加的是國際性行業的交流,甚至尋找一些天使投資基金,已經開始在他們的行業創業。
或許,企業一開始就給雙非判了“死刑”,并不隻是因為985名校的頭銜。而是雙非大學生跟985211名校大學生比起來,缺乏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缺乏更多的優秀的老師和良好的學習氛圍等客觀條件。所以,雙非大學生更難被知名企業看中,選擇的機會少之又少。
二本考研985:地獄級的難度,考研潛在學曆“歧視”。
我有一個學姐考研某所985高校,初試過了國家線,複試卻輸得一塌糊塗。問起原因,她不禁感慨道:“面試的時候,導師問我參加過什麼科研項目,有什麼樣的心得體會,我竟一時語塞,完全不知所答。後面的問題也如出一轍,我隻能支支吾吾語無倫次,想撒謊又不能撒謊。”
看來,這位學姐的複試的确是輸得一塌糊塗。正照應了網上流傳的一句話:如果說985大學學生考研難度像橫渡長江,那麼雙非大學生考研難度就是橫跨整個太平洋。二本學生掙紮迷茫,付出了超百分百的努力,卻依然看不到上岸的希望。
随便選一所普通高校看看考研結果,你就會知道一般學生考上名校有多難。名校研究生的名額基本都是給予“自己人”。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研究生錄取為例,本校學生占了三成。其他學生占比為:中國民航大學占據3%,其餘全是211,985高校。
再者,近年來985,211高校平均招收保研生的比例,最少都在40%,而這40%的學生,大部分也是名校出身。了解到浙江大學的情況,2017年、2018年招收的保研生占比已經接近一半,2019年由于縮招,把保研生占比調整到54%。
看來名校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一屆屆傳下來的習慣,給“自家的孩子”留了大部分的名額,并沒有給“外家的孩子”留下多少餘地。換句話說,普通院校的學生,還沒有考試就輸了一半的名額,另一半名額就是遠在天邊的月亮,可遠觀而難以觸及。
普通院校學生:考研需要極大的勇氣。
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屢創新高,2019年達到290萬之後,2020年首次突破300萬人,達到341萬人。考研人數不斷激增,普通本科學生考研依然一條孤獨的路,比努力更需要的,是考研的勇氣。
選擇考研,這就意味着要繼續花父母的錢。不少數據證明,普通大學的學生家庭背景更是一般。而這些考研生成功的速度并不能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大多數父母已無力承擔孩子的考研讀研的費用。“我已經23歲了,沒能向父母寄過一分錢,反而還在向父母伸手要錢”出自一個普通院校考研生的話語。
父母無形中施加的壓力,父母沒有明說,但誰家孩子拿了多少工資,誰家孩子事業愛情雙豐收,卻是他們在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普通院校的考研學子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多一份壓力,同時在考研的路上也需要多增加一份勇氣。
也許考研對于普通院校的學生是困難且充滿荊棘的,但是,普通院校從不缺乏想通過考研進一步改變自己命運的人。那些學子在廢寝忘食地奮力拼搏,前路可能是苦海,可能是勝利的曙光。
可是學海無邊,他們該向前尋覓,還是回頭是岸?
考研的你,是否在帶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和有點傻的熱血,抱着“人生不止于此”的态度,翻越一堵堵“南牆”,一座座高山,在橫跨“太平洋”中掙紮,迷茫、亢奮,一次又一次的傷痕累累、收拾行囊和東山再起,不知道多少次邁開腳重新出發。
考研的你,總看到圖書館有一盞微弱燈,太陽初升到夜色濃稠。晨曦,正陽,黃昏,三更,都有一群笃定前行,滿懷熱情與熱血的人在與你一起,緩緩前行。
世間無難事,隻怕有心人。也許雙非考上211、985高校很難,但希望還在埋頭苦幹的你,是其中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