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顔色》和《蘇超:中國美色》中都有對顔色的描寫。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繪畫、戲劇常有對顔色的妙用。我在習畫中,記得一些傳神的顔色名稱,時而想起,總能會心回味。
西方人古時有标準化的色譜,現代設計師則用RGB或CMYK數值來對顔色分類。中國古代藝術家們,把對顔色的熱愛,機智地寄托于詩一般的語言,用詩情畫意來給顔色命名。
那些或豔麗,或婉約,或風俗,或雅緻,或沉靜,或跳躍的顔色,也因此有了思緒斑斓,遐想的空間。
天青,秋香,百草,松花,這些名字放在一起,就已經是一幅引人入勝的景緻了。
就連再普通不過的白顔色,也有月白(取自月下白),指白色在月下所呈現出泛青的顔色。其實,它是淺淺泛藍的顔色,是一種白中透着青的感覺,有了個月字,一下子就讓顔色有了動感,有了時間的維度。還有一種叫做“皎月色”,它帶給我們夜空的的感覺,想象着在漆黑的天幕裡,月光皎潔,清涼如風,浩渺而深遠。它甚至有了距離和溫度。
淺泛青色的皎月,常用在正旦衣裝,正因為如此,正旦也常被行家稱為青衣。青衣主唱功,念韻白,做派穩重。傳統劇目中的《宇宙鋒》、《貴妃醉酒》、《三擊掌》、《白蛇傳》(《斷橋》)、《桑園會》、《昭君出塞》、《霸王别姬》都有青衣的重頭戲。享譽京劇史上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都在青衣行當中創立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如皎月般,在藝術的星空裡,熠熠生輝。
進藏後,常見一種美石,有着獨特的綠色,取名松石綠。這種綠色,沉穩,凝練,看似融合了礦物質的湖水,有種仙境的夢幻之意。太初,女娲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綠松即為其中一色。它在陽光的光線折射裡,煥發出一抹蔚藍。藏人将綠松石視為靈魂。根據藏地風俗,綠松石是不能被丢進河裡的,一旦綠松石入河,靈魂将離開軀體而使身亡。
無獨有偶,印第安人也認為綠松石是大海和藍天的精靈,将吉祥好運帶給遠征的人們。綠松石是十二月誕生石。象征吉祥和溫馨,寓意永恒和成功。
南唐顧闳中所作《韓熙載夜宴圖》中,有兩位宮女人物,所着衣服顔色叫天水碧。這個名字,是南唐後主李煜起的。李煜喜碧綠,妃子們争相着綠。不僅着綠,還自己動手染綠。有位妃嫔在染制碧色絲帛時,不經意将半成品晾在夜裡因而被露水打濕,清晨時發現,竟意外得到旖麗碧色。李煜喜極,賜名天水碧。天水碧,染盡一江秋色。宋代歐陽修在《漁家傲》詞中曾吟道: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
最有趣的是秋香這個名稱。它不僅是色,它還是香,有了“味道“的維度。古以秋為金,金秋之色;而香,則指沉香,黃色,泛香。秋色融香色,成秋香色。
如皎月之光,如湖水之碧。秋之原野,色中逸香。
君子好色,心有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