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207年,劉邦從秦始皇手中把天下搶了過來,建立了一個長達400多年的漢朝。相比秦朝從建立到毀滅,隻有區區不到10多年時間,漢朝開創者劉邦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帝王。
劉邦認為秦朝之所以會這麼快滅亡,關鍵在于秦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說白了就是秦始皇不懂愛惜百姓,大家才會讨厭你,所以在劉邦做皇帝一開始,就特别注重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劉邦為了自己的國家能夠得以延續,又搞了兩個專利。
一個是刺史度。
劉邦攻下整個天下後,把全國分為13個州,每周設立一個刺史,有皇帝親自派人到地方監察郡守和王國。
當時的刺史是六百石的品秩,而郡守、王國丞相是兩千石。這點高明的地方是在于小官管大官,内朝官管外朝官,讓他們相互牽制,達到一個平衡的效果。
想象一下,郡守和王國丞相比刺史的品秩高,但是刺史是皇上欽差,口含天憲,出納王命。他們都能互相拿住對方,這就好比我能掐住你的脖子,你又能拉住我的腰帶,大家誰也不敢造次。
可如果反過來說,刺史的品秩高于郡守和王國丞相,那樣就成了他們的上級,地方就沒法壓制,天高皇帝遠,誰知道最後能鬧成什麼事?
劉邦發明了這種辦法,被後代帝王玩得爐火純青。但是到了東漢,不知道是他們過慣了智高無上的生活,還是覺得自己比先祖聰明,就給刺史加了兩項權利,行政權和軍權,從此,刺史就成為了州的最高長官。
另一個是郡縣制與封國制并存,前者是屬于儒家,後者屬于法家。
漢朝的郡縣制又包括封國制,分為王國和候國,王國于割據差不多,候國就不怎麼樣了,受所在郡的監督。
這點是劉邦在秦國滅亡時總結的,他認為秦國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搞分封。但這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其中淳于越就說:無輔拂,何以相救哉!
所以劉邦一上位,頭等大事就是我的搞分封。萬一将來打了起來,才有人挺我。
但有一點,隻有同姓才可以分封,皇上的兄弟、侄子,叔伯這些人可以封王,妹夫不行,舅舅不行,姨夫也不行。為什麼?,因為是外姓,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來。所以,劉肥封到山東做齊王,劉長封為淮南王。
王國的分封是最大的,相當于一個郡的權力,特别大。他可以有軍隊,但自己招募,官吏可以自己委任,甚至你還可以自己鑄造錢。那時候的還是銅錢,沒有像現在的防僞标志,隻要你能開出礦,你就能做錢。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有的王國可能比中央還有錢。這也對劉邦的天下,發揮了無比重要的作用。
劉邦在臨死之時,讓各路王國大臣,斬白馬盟誓,說: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意思很簡單,不姓劉的敢封王封邦,大夥群毆他。
這樣一個誓言,就直接導緻漢朝400多年,沒有一個敢封非劉氏之外為王的。直到過了400多年後,東漢末年的曹操,才敢第一個自稱魏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