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書面表達,還是日常說話,我們都習慣性地喜歡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以增強說服力,還顯得自己多少讀了一點書,有點文化底蘊。
但尴尬的是,很多耳熟能詳的名言其實被我們誤解,斷章取義了,還傻傻地覺得自己有文化,在真正的文化人面前獻醜,雖然很多時候人家并不會當面指出來。
那麼,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名言很容易被誤解呢?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
1、閉門造車你是不是跟我一樣,看到“閉門造車”這個詞,下意識就把它定義為貶義詞了?
但其實我們都錯了。
這個詞出自宋代朱熹《中庸或問》:“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意思是,就算關着門在家裡造車,但是還能跟外面的車轍完全和在一起,誇贊這種造車的方法非常高明。
所以曾有人說:“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是現代工科的最高境界
我們應該考慮的,不是能不能“閉門造車”,而是有沒有“閉門造車”的技術,我們“閉門造車”的結果,是否能夠達到“出門合轍”的境界!
是不是與我們之前理解的完全相反?
2、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莎翁的名句,我們常常借用來表達見仁見智的意思。
但實際上,全句是這樣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永遠不可能成為李爾王!
什麼意思呢?
《李爾王》和《哈姆雷特》,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
莎士比亞這句話的意思是:閱讀文學作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每部作品總還是有一個基調在的。
3、天才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我們經常會用愛迪生的這句名言來勉勵自己,通過勤奮來彌補天賦的不足。
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殘酷的真相是,它又被我們斷章取義了。
愛迪生這句名言的後一句是: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加上這一句之後,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必須要承認天賦真的很重要,努力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如果天賦不夠,有些事情就很難突破。
4、老來多健忘
經常會聽到上了年紀的人感歎自己記憶力下降,然後我們會善意地安慰一下,說“老來多健忘”,這是常态。
但其實,“老來多健忘”出自唐朝白居易的一首詩《偶作寄朗之》。
全詩很長,這裡就不再摘錄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老來多健忘”的下半句是,“唯不忘相思”。
看,原來是如此動人的情話啊!
這意境立刻就上來了吧,哪還有半點垂垂老矣的暮氣在?
5、三思而後行這是出自《論語》的一句話,現在經常用來勸說他人不要沖動,遇事要多思考。
但其實,這句話的原文是這樣的: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魯國大夫,曾經在魯國執政長達33年,為官清廉,生活簡樸。經常被其他貴族嘲笑,說他的妻子穿不起絲綢做的衣服,家裡的馬匹連糧食都吃不上。
季文子行事最大的特點就是“三思而後行”,有一次孔子見到他,就勸說:“不用考慮太多,一件事思考兩遍也就夠了!”
孔子的意思是,穩重也應該掌握一個度,過猶不及。
所以,你明白了嗎?
有這麼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被我們誤解了,可别再斷章取義了,還覺得自己有文化哦!
思考最後還想說幾句,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種錯誤而不自知,還很少有人來糾正?
其實很簡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不再自己讀書了。
從别人那裡得來一些被斷章取義的名言警句,也不會去考究它的出處,或者去讀一讀原文,而是把斷章取義繼續傳遞下去。
想一想,你已經多久沒有拿起書卷了?
大概連這個都忘了吧。
不管怎麼樣,如果有時間,還是讀一點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