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2日),杭州市農科院跑到臨安清涼峰鎮浪廣村,辦了一場杭州茄果類蔬菜新品種現場推介會。
這個開在菜地裡的會蠻有意思,“主角”有三個,辣椒、茄子、番茄,要說共同點的話,它們都是杭州人獨愛的“本土味道”。
都說杭州人愛吃,也懂吃,對食材挑剔得不行,具體到每一種菜幾乎都有不同的偏好,所以,市農科院很多菜都是根據杭州人的口味來研發的,名字也本土,辣椒叫杭椒,茄子叫杭茄,番茄叫杭雜,一聽就是杭州産。
一樣樣來看看,杭州人喜歡的杭椒、杭茄、杭雜,味道都有些啥不一樣。
“主角”之一——杭椒12号,可以說是杭州人最常吃的辣椒代表了,杭椒牛柳、生煎杭椒、杭椒雞丁,用得都是它或者它的前輩。
最早,杭州是沒有杭椒的。
上世紀70年代末,杭州的菜籃子基地在江幹區笕橋,那裡的菜農種來種去,把雞爪椒和吉林早椒雜交到了一起,一吃,哎,脆嫩多汁、微甜中辣,是杭州人愛吃的口味,一下子就在杭州有了立足之地。
因最早由弄口村研發,故名弄口一号或弄口早椒,後來,它種去了别的城市,外市的人哪裡知道弄口?叫叫方便,它從此就有了正經名字“杭椒”,意思是來自杭州的辣椒。
弄口早椒變成了“杭椒1号”,從此,2号、3号、4号……一代代研發,一代代改進,現在已經演變到了12号。
市農科院蔬菜所所長吳根良說,杭椒每升級一次,産量、品質都更高一些,但是吃起來的味道是始終不變的,那就是——不辣。
老杭州不愛吃辣,也吃不了辣,對辣椒的接受程度,吳根良說,“應該是微辣。”
對于辣度,有一個評判的國際單位:叫史高維爾指标,是美國科學家韋伯·史高維爾在1912年時制定的,就是将辣椒磨碎後,用糖水稀釋,直到察覺不到辣味,這時的稀釋倍數就代表了辣椒的辣度。
比方說,印度有名的“斷魂椒”可以達到1041427個史高維爾單位,而杭州人能接受的辣度可能隻有它的萬分之一。
杭椒12号,不辣到什麼程度?
在辣椒大棚裡,吳根良摘了幾個,遞給我,“你吃吃看。”“生吃?”我忐忑地咬了一點點尖,果然,一絲絲辣味都沒有。
一起去的一個小夥子,說他“根本碰不了辣的”,也摘了一個,一口咬下三分之一,嚼了幾口,說“不辣不辣,咦,怎麼還有點甜?”
我們摘了一些,拎去小飯館裡,讓老闆幫忙燒了道油焖杭椒,很糯,很嫩,隻有一絲絲辣味,很下飯。
不過,吳根良也說了,不辣的杭椒也是有“條件”的,要看個頭大小,最符合老杭州口味的是長到7、8厘米長的,是最标準的杭椒;要是長到10厘米以上,辣味就開始鑽出來了;一直不摘,長到完全熟透了,全身都辣,杭州人就受不了了,要換愛吃辣的湖南湖北人上場。
“主角”之二,杭茄2010。
對我這麼一個從北方來南方生活的人來說,杭茄的樣子實在太“颠覆”了。在南方,它是細細長長的,越往北去,它就越粗越短,甚至還有圓球茄子。
杭州人燒茄子愛"飯捂茄子",隻認準這種細細長長的杭茄,而且,在所有細細長長的南方茄子中,杭茄還是出了名的。
據說,上海人隻吃長茄子,長茄子上海人又特别迷信“杭州茄子”,說杭州茄子“嫩”,說杭州茄子“糯”。杭州茄子較之于其他地方的茄子,有明顯特征,相當容易分辨。杭州茄子細,隻有一兩指的粗細,和别的品種比起來,算是“瘦子”。杭州茄子瘦瘦細細、彎彎曲曲還帶着淡淡的紫色,雖然其貌不揚,卻是茄中名品。
還有番茄,這一次推廣的是杭雜603。市農科院蔬菜所研究番茄的鄭積榮說,這是“最番茄的番茄”。
什麼叫“最番茄”?
紅彤彤番茄摘下來,“屁股”(果蒂)湊到鼻子邊聞一下,獨有的番茄香,濃郁!一口咬下去,皮很薄,汁水很足,呲一下,在嘴巴裡“爆漿”!
一個番茄,幾口吃完,怎麼描述呢,就是酸酸甜甜,是小時候吃過的番茄味道,而且回味好,吃下去一會後,嘴巴裡還會有番茄的鮮甜。
生吃好吃,鄭積榮說拿來番茄炒蛋,那就絕了!進鍋翻炒幾下,果肉就爛了;一盤出鍋時,絕對不會有一個番茄塊,早和雞蛋融為一體了。
杭椒、杭茄、杭雜……這些本土蔬菜,不但在杭州種的越來越多,這兩年在外省也漸漸成了主力,以後大家吃到“杭州味道”的幾率會越來越大哦。
通訊員 | 黃怡弘
( 作者:記者 劉雲 文/攝 編輯:李師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