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趙女士單位為女職工發福利,組織她們到某婦産醫院體檢。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30歲的趙女士和5位女同事都被查出了“宮頸糜爛”,體檢的醫生建議她們最好做個利普刀手術,否則糜爛可能惡化為癌。
有3位同事當機立斷決定手術,還一起購買了利普刀。國慶剛放完假,她們就上了手術台。
但是趙女士多留了個心眼,特地跑到省腫瘤醫院咨詢醫生,這才把這“病”弄明白了。
宮頸糜爛:一個讓你花錢買罪受的騙局
宮頸糜爛,很多女性應該聽說過,它在女性朋友聊天當中的出現率非常之高,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女性宮頸外口處的陰道,可以看到有一片紅色區域,外觀呈現顆粒狀,跟糜爛很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糜爛”隻是用肉眼看的時候,感覺和糜爛、潰瘍很相像,可是如果你通過專業設備,比如顯微鏡觀察,你會發現它并不是糜爛,隻是因為柱狀上皮比較薄,下間質可透出紅色,所以讓人産生了錯覺。
也就是說,宮頸糜爛并非我們平常了解的那種“腐爛糜爛”,它是與機體激素水平相關的一種生理狀态,是宮頸生理變化之一,比如青春期、孕期雌激素水平上升等,并不是病理改變,自然也不是一種疾病。當然,也有病理性的宮頸病變,像宮頸炎、宮頸癌等宮頸疾病也會表現出“紅色”的症狀,但我們不能說是宮頸糜爛導緻了這些疾病。
所以,如果你被診斷出宮頸糜爛,請不要過度擔憂,要去正規醫院接受檢查,根據情況來制定解決方法:沒症狀,密切觀察;有症狀,比如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形狀異常等,則需引起重視,及時治療,不然炎症反複刺激,可導緻宮頸息肉形成。
體檢查出這些婦科病,也别亂治!
1、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聽着是不是很可怕?但事實是,B超單上的“盆腔積液”僅僅是影像學對盆腔内液體的一種描述,并不一定就是疾病。
我們人體盆腔、腹腔本身就會有一些液體,作為潤滑劑來保護盆腹腔的器官和組織。所以,如果偶爾發現少量積液,尤其是在經期以及經期前後那幾天,不用過于擔心。但是注意,一般情況下,隻有盆腔積液<3cm時,并沒有其它不适症狀時,可暫時不用治療;但如果深度>3cm,且伴有下腹脹痛、月經紊亂、發熱、腰酸等症狀時,則需做進一步的檢查治療。
2、卵巢囊腫
很多女性被診斷為卵巢囊腫後,感覺天都要塌了,但是事實是,卵巢囊腫也有生理性的。在經期來的前幾天,也就是排卵期,卵泡可在形成黃體的這個時間段當中出現囊腫,但是經期便會消失。所以大家可以留意下,如果是生理性囊腫,在1-3個月後進行B超複查,看它是否還在,如果持續存在或者有增長趨勢,則可能是病理性囊腫,需及時診治。
3、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在女性當中其實非常多見。我國大約有50%-70%的婦女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經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在月經來之前,很多女性都會出現乳房脹痛的情況,但是當月經結束,脹痛就會自行緩解。所以,不用過于擔心,單純乳腺增生的癌變率為0.1%,被診斷為乳腺增生時,我們最要緊的是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平時在飲食以及生活上多加注意,然後定期複查就行了。
4、子宮肌瘤
聽到肌瘤兩個字,很多人魂都吓沒了,感覺自己馬上就得癌症了,但是其實子宮肌瘤多是良性的,隻要密切觀察、定期複查,或者需要切除的及時切除,一般不會引起癌變。
婦科病“偏愛”這些女性
婦科病可發生于任何女性,但是有一些女性更受它的“偏愛”,比如愛吃甜食的女人,得陰道炎等婦科炎症的概率比較高,因為糖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導緻尿糖偏高,更适合細菌滋生、生長。
此外,肥胖的女性也容易得婦科疾病,尤其是更年期的肥胖女性,發生卵巢疾病、子宮内膜癌的幾率也會更高,而育齡女性有可能導緻不孕。還有就是愛穿緊身内衣褲的女性,雖然說這樣可能比較顯身材,但是相對的透氣性也會差,這樣生殖器的分泌物以及汗液無法及時揮發,就很容易滋生細菌,導緻婦科感染。
建議這些女性平時要盡量避免這些婦科疾病的誘因,同時适當了解一下常見婦科疾病,以及多加留意自身健康狀況,發現疾病相關異常,及時就醫。婦科病比較多見的就是宮頸炎、盆腔炎、外陰炎、附件炎等,症狀常見的主要有出血、月經不調、白帶異常、外陰瘙癢、下腹痛、下腹部包塊等明顯症狀。
當出現上述這些症狀時,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由此可見,女性朋友在生活中千萬不要被“謠言”和商家的“花言巧語”給迷惑了,應多了解婦科知識,做自己身體健康的主人。
你有被檢查出以上這些不用治的疾病嗎?參考資料:
[1]洪祖蓓.揭秘“宮頸糜爛”[J].《家庭用藥》,2015(3):11-11.
[2]别被這些婦科檢查異常吓到了!它們大多數時候不用治.160就醫指南.2018-08-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