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20,來得比以往更安靜一些。
購物網站上,沒有鋪天蓋地的優惠大促;朋友圈裡,也沒有明裡暗裡的恩愛甜蜜。
問題來了:為何人們不“過節”了?
01“感覺今年的520一點節日氣氛都沒有,往年的話,到這個時間點已經鋪天蓋地都是宣傳了。”
諧音梗作為老套路之一,520諧音我愛你,也算一個比較特殊的時間節點。先是購物網站、實體店、朋友圈微商齊齊發力,瘋狂預熱,勢要掏空人們的錢包。如果對象壓根忘了520這茬,還常常引發情侶間的矛盾。
今年520也是一個美好的日子,但更大程度因為它是星期五。
人們的熱情逐漸沉沒,其實不難理解。
其一當然是疫情。
疫情此起彼伏,快遞不暢,時有封控,居家辦公,就像一位網友所說:“每天放風時間就是下樓做核酸。”
再拿小e自己來說,今年很明顯就是,對買春裝幾乎提不起興趣,由于出門頻率降低了,穿的機會不多,何必多浪費錢呢。
其二則是,人們對520這類“節日”的态度正在改變。
畢竟你翻翻日曆,520就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日子而已。
02有人想過節嗎?當然有。
一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大多數還在讀書,戀愛自然成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于是在他們世界裡,隻要不是類似清明節這種,一律按情人節處理。
昨天看到一條抖音,一位大學男生花了255元,給女友送了一隻榴蓮。
評論區裡一位媽媽輩的女士說,心疼小夥子,言下之意是覺得太費錢了。沒想到卻被罵到删除評論,人們紛紛吐槽:“希望我兒子以後可以學他一樣心疼人。”
說出這些話的人,不難想象,大多數都是年輕姑娘。
但當她們年齡漸長,開始養家糊口,甚至為人母親時,大約才能明白一隻榴蓮等于孩子1/5生活費,可以和一兩天工資畫上等号。
年輕人群體裡,還沒走出校園的,和已經步入工作的,他們的消費觀存在極大差别。
03想過節的另一部分人則是商家,誇張點說,他們恨不得天天過節。
但無奈樂于買賬的人,正如潮水悄然褪去。以往年輕人也算比較熱忱,但當這部分小有購買力的年輕人,稍微長了點年歲,就難免興緻缺缺了。
畢竟你掰着指頭算算,節日未免太多,二月十四日情人節,三月七日女生節,五月又是520,六月618,七八月暑期大促……
你想要的是過節,商家想要的是你掏錢,這才是種種名不見經傳節日的本來面貌。
更離譜的是,哪怕我們默認了商家賺錢的道理,套路也比正常更多,過節不再等于“買到就是賺到”。
前不久三八節時,小e加購的幾件衣服也在做活動,加上一丁點滿減,大約3件8折。小e當時忘了,然後才突然想起,再一看直接降成了75折。
就如一位網友所說:“本來就不是啥節日,商家炒作出來割韭菜而已。”
既有大環境影響,又有年齡漸長的作用,再有購物觀念的變化……520織出的甜蜜圈套,終究不靈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