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為第25個“世界無車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等單位在北京西站舉行綠色出行宣傳活動。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将繼續打造特色騎行路線,在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條特色文旅騎行路線,在外圍郊區打造20條特色鄉村騎行路線。此外,北京五環以内路面寬度12米及以上道路将全部施劃自行車道,打造騎行友好環境。
近年來,從通勤到休閑,自行車出行正在快速回歸城市。數據顯示,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願持續提升,自行車年騎行量由2017年的0.5億次(公共自行車)提升至2021年的9.5億次(共享單車)。2021年,中心城區慢行交通出行比例更是達到47.8%,創下近10年來新高。在此背景下,北京繼續推進五環以内路面寬度12米及以上道路全部施劃自行車道,無疑是對市民騎行熱情的進一步順應,不啻為一樁頗具針對性的民生實事。
在現代社會,自行車已不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更是一種健康運動的時尚标志。近些年,不僅共享單車出行越來越流行,還有不少市民自行購買自行車參與騎行鍛煉乃至休閑旅遊。這與人們的健康休閑需求提升密切相關。如近年來衆多騎友開發了不少網紅騎行路線,既能鍛煉,也能休閑、交友。尤其是在周末、節假日,市民結伴騎行出遊,已成為一道靓麗的都市風景線。
同時,相關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為騎行創造了更安全、便利的環境。如“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區聯動完成了3218公裡的慢行系統綜合整治任務;2019年5月,還開通了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這些人性化騎行場景的打造,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騎友”,“慢交通”日益成為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潮流。
9月1日,北京通州,市民在大運河森林公園的綠道騎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中國曾被稱為“自行車王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新“愛”上騎行,這與低碳環保理念的流行,以及綠色生活方式的興起形成一種合流。在此基礎上,繼續順應這一趨勢,因地制宜地打造更友好的騎行環境,如規劃更多的自行車道,進一步擴容騎行道路系統,開辟更多的文旅騎行路線等,都有利于激發市民的騎行熱情。這不僅有助于城市交通緩堵,助力低碳城市建設,也能夠帶動綠色文旅經濟和消費的發展,實為多赢之舉。
與此同時,對于多元化道路系統及不同交通參與方式的治理也可以更精細化。如電動車如何與自行車實現更安全的“兼容”,或需進一步厘清各自的行駛規則。目前,相關部門已明确将在機非混行道路(支路以上)全部增設自行車優先标識,并豐富執法手段,加強電動自行車超标、超速、闖紅燈和逆行等違法行為的管理,相信能夠為自行車騎行創造更安全、順暢的道路環境。
在北京,騎車、步行正變得越來越便利、舒适,這已成為近年來市民切身可感的變化。繼續推進自行車道擴容和慢行系統優化,将令市民在這方面的“獲得感”更加明顯。這背後實際是交通發展理念從“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的升級,對于全國其他城市也不無參考借鑒意義。同時,這種健康、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也必将進一步增進和豐富首都魅力。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賈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