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是可能是海明威最為不朽的傳世之作。
海明威把“文學上的亂毛”“剪得一幹二淨”的行文風格,隻用了不到六十頁的中篇,就刻畫出了一個形象的老人與大海的故事。用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可以得知,這個故事用文字表述出來的,隻是的是作者海明威想要表達意思的八分之一。
《老人與海》的文字簡約到省去了一切背景和人物介紹。就一個名字聖地亞哥,還一直用“老人”來稱呼。故事也簡單地從準備出海到出海,出海歸來。
前後兩個部分,都很簡潔,且用一個小男孩來交代劇情,老人略顯被動。而在中間部分,都是老人在演繹主角,且隻有他一個人。與海,與大魚,與鲨魚,與自己,在對話,在搏鬥。
第一部分中,我們得知,
老人是年邁的,又瘦又憔悴,雙手布滿陳舊傷疤。
老人是體弱的,甚至吃不下飯 。
老人是貧窮的,穿着破舊的補滿補丁的衣服,睡在沒有鎖的窩棚裡。
“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是老邁的,除了那雙眼睛,它們跟海一個顔色,喜盈盈的,從不認輸。”
眼睛裡透露出的不認輸,在日後的行為上更是突出表達了這一點。
孩子想要給他準備四條魚作為魚餌,而他拒絕了隻拿了一條。可見老人雖老,卻是倔強的。
這也為後來,老人能夠與大魚與鲨魚拼死搏鬥,鋪設好了基礎。
也形成了鮮明的對于,老人的老,大魚的大,鲨魚的多,力量相差如此懸殊,也形成強烈的對比,讓讀者更為老人揪,也更為他的不屈的精神慨歎,感動。
從譯者序中得知,這個老人的形象是海明威曾在雜志上發表過的一篇通訊裡的故事,也就是說這個老人是有真實原型的。
一個老漁夫捕到一條巨大的魚,卻被拖到很遠的海上。在他與鲨魚搏鬥了兩天兩夜,捕獲的大魚還是被吃得點肉不剩。
這個用真實故事改編的小說,海明威醞釀了十多年,這部作品也成為海明威“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書中的老人,也是海明威個人的寫照,一個勇敢、頑強的硬漢形象。所以,跟那個故事裡的老人“正在船上哭”的結局不同,老人雖然魚也隻剩下魚頭,但他還是認為沒有什麼把自己打垮,隻是“我出海出得太遠了”而已。
他睡去,夢見了獅子。
獅子在書中不止一次出現,獅子意指有着勇猛張揚的能力,傲視一切的精神。夢裡的獅子也是老人意念裡不與現實妥協的力量象征 。
風燭殘年的老人,眼裡是不服輸的希望和信心,正如書中被人們多次引用的那句話:
“不過人生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人盡可被毀滅,但不可被打敗。”(P.122)
從海明威地老人的行動和心理的細緻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老人這個不被打敗的過程中的頑強。
從開頭我們就知道這個在八十四天沒有好運氣的老漁民,在八十五天繼續出發再戰。
他在小船上孤獨地自言自語,在沒有助手,沒有水,沒有食物,又在失去武器的時候,用受傷流血的還會抽筋的手死死拉住大魚。
而那條足有十八英尺長,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馬林魚。
成功将大魚捕獲,卻才是鬥争的開始,來搶奪老人一個冬天口糧的鲨魚,成群結隊對出現。老人勇敢拼殺,卻還是處于弱勢,甚至曾懷疑,但願從沒有釣到這條大魚。
但他又數次給自己打氣,
“不抱希望才蠢哪”
“也許結果會是好的”
“我太老了,沒法用棍子把鲨魚打死。但是隻要我有漿,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試一試。”
“跟它們鬥,我要跟它們鬥到死。”
……
簡短的故事裡,數次被老人的精神打動。
這個勇敢的老人,不也是每天在與生活鬥争的我們嗎?
我們要忍受沒有好運氣,戰勝孤獨,與每天一件又一件大事小事搏鬥,有釣到大魚的收獲,也有鲨魚的阻撓,身體在疲憊,心裡住着的勇猛獅子一次次給自己打氣,繼續期待明天的好運,和明天要奮鬥的生活。
《老人與海》這部經典常讀常新,不止因為海明威那可以獲得諾貝爾大獎的寫作風格,還因為從故事中,我們總能找到自己。
尤其是老人一個人在船上時候的自言自語,多少人也是這樣糾結、矛盾而又堅信着自己是不會被打敗的。
這本書之前有購買過其他版本的,但當看到這個插圖珍藏版時,還是被它的精緻和性價比驚豔到了。
拿在手上除了對這個響當當的名字和偉大的作家心存敬意,對這本書收藏級别的精美裝幀也感到愉悅滿足。
精裝圓脊高檔質感的裝幀材料,拿在手上手感很好。
書籍上的燙銀,别緻的異形腰封,書口上的的所刷紋樣,大氣的手繪插圖,都讓這本書在内容與翻譯都上乘的同時,更具收藏價值。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老人與海》,拿到這本書就讀了兩遍,因為它真的好讀,又值得回味。
就像海明威的冰山原則裡說的,我們讀到的隻是八分之一,還有更多的部分在文字之外,需要我們一讀再讀,然後從中獲得力量。
“他是個獨自駕條小船在灣流打魚的老人,現已出海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有捉到……”
開始閱讀吧~
#讀書##今天讀書了嗎#
你好,我是橘子,歡迎關注我,一起讀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