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魚》
物道君語:
當一個人的悲苦被看見、被記得,或許就會變成一群人的共鳴,甚至成為更隽永、更悲壯的美。
“自古逢秋悲寂寥”,加上最近的許多消息,心裡的悲傷或痛心比平日多了不少。
從幹旱到山火,從限電到地震,加上不确定的防控情況……很多人雖相隔千裡,卻深深共情;也有人覺得,這樣的共情不過是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八大山人《貓》
縱觀古今,如果時代像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每個人就是過河的人,隻能随着它或風雨飄搖,或靜水流深,或得到,或失去,總有些許無能為力。
有的人相信泰戈爾寫的,世界以痛吻我,我便報之以歌;有的人在憤怒之後,發洩無門,隻能選擇遺忘。
而八大山人的畫,在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心情,好像在說,“世界以痛吻我,翻個白眼如何!”
八大山人《魚》
八大山人不是八個人,而是一個人,名叫朱耷。
在成為八大山人之前,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家後代——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
朱耷-八大山人
他長在藝術世家,爺爺是一位詩人兼畫家,父親擅長山水花鳥,叔父除了繪畫,還寫了相關的理論著作。
朱耷不光能感受濃厚的藝術氛圍,而且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
八大山人《傳綮寫生冊》局部
滿腹才華,一腔熱血的朱耷,立志通過科舉報國。但是明朝《國典》規定,宗室子孫一律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于是他自動放棄爵位,以布衣身份進行應試,還在15歲那年一舉得中秀才。在族人和師長的贊揚中,他信心滿滿準備着三年後的秋闱。
沒想到在朱耷19歲這年,他的人生和國家一樣,迎來了颠覆。1644年,崇祯在煤山上吊自盡,明朝滅亡。不久後,他父親也去世了。
八大山人《安晚冊》
作為前朝遺民,為躲避追捕,隻能一路流亡。在途中,他還經曆了妻子離世。榮華富貴,詩意生活,轉眼成雲煙。
朱耷索性隐姓埋名,剃發為僧來保全自己,帶着母親和弟弟,輾轉于宜春、南昌的不同寺廟,直到他三十六歲。
期間,經常蓬頭垢面流走在茶店酒肆,每每喝的半醉半醒,就大筆揮毫。窮書生、小和尚、屠夫、商販向他索要畫,他便相贈,有人送他禮物,他也不推辭。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從此,朱耷就隻有一隻畫筆了。
八大山人《山水圖冊》其一
朱耷三十六歲時,到南昌城郊,改建了一座道觀,也就是後來的“青雲譜”。
之後幾年,他時而在南昌城,時而在青雲譜,直到快四十歲時,算是定居青雲譜。
從寺院,到道觀,他的前半生亦僧亦道。他不在乎宗教信仰,隻想避開滿洲貴族,有一片清淨自在之地。
八大山人《山水圖冊》其一
康熙十七年,臨川縣令想請他到官舍作客。那一年,他五十三歲,不知餘生還有多久,但依然希望大明光複。
可是讓自己國破家亡的一幫人,不僅不見頹勢,還開啟了盛世。這讓他萬分郁憤,便裝瘋賣傻,撕碎了僧袍,獨自走回了南昌。
八大山人《山水圖冊》其一
後來有一次,他忽然在門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啞”字,從此對人不說一句話,但總是笑,并且更嗜酒了。
有人請他喝酒,他就縮着脖子,拍着手笑。賭酒勝了,他笑,笑聲“啞啞”。若是輸得多了,就拳打勝者後背;如果喝得爛醉,就不停歎息流淚。
八大山人《一鳥一石圖》
他啞了,他的許多畫也“啞”了。
朱耷有不少畫,看起來都很“寡淡”。
他的《花果鳥蟲冊》裡,一條魚,一隻鳥,一棵樹,一朵花……都是寥寥幾筆,像是“惜墨如金”。
幾筆弧形畫出魚身,兩點便作眼睛。
八大山人《涉事冊》九開之二
花瓣沒有瓣,隻是幾根墨,花心空心,是個圈。
一筆墨汁沾滿,便用來畫濃密的青苔。若是輕點墨水,就快速勾出岩石的邊緣和層次。
八大山人《涉事冊》九開之七
八大山人《涉事冊》九開之九
在《楊柳浴禽圖》裡,柳枝不過十二筆,就占住了整個畫面上部的空間,不但看見了老幹新枝,也看見了枝條迎風,似“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效果。
八大山人《楊柳浴禽圖》
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圖》,是八大一生中少見的長篇畫作。雖然筆墨很多、布局複雜,但開卷的一叢荷花,依然用筆很少,總共不超過三十筆。
八大山人《河上花圖》局部
花草木石,生長在一片空曠中,禽鳥蟲魚茕茕孑立,寂寞空遊無所依,也許就是那時的他自己。
就算前程暗淡,把孤獨畫下來,也算一點排解。
八大山人《雙雛圖》
朱耷在六十歲以前,回到了青雲譜,漸漸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
為什麼取這個号?
有人說,四個字連起來,就像“哭之”或者“笑之”字,來寄托他哭笑皆非、悲喜交加的痛苦。
還有人說,将“朱耷”二字拆開,“朱”字去“牛”,“耷”字去“耳”,就剩下“八大”。——失去“牛耳”,便是失去“權力”。
八大山人花押
他弟弟朱道明,也是一位畫家,風格與他相近,甚至還要粗犷豪放。
他的署名“牛石慧”。這三個字的草書,很像“生不拜君”。
兩兄弟署名的開頭,一個是“牛”,一個是“八”,合起來便是一個“朱”。
隻用落款表決心是不夠的,他這一時期的畫,孤憤倔強至極。
無論魚、鳥、鹿,皆是眼珠頂着眼眶,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有的怒氣逼人,有的充滿不屑。
八大山人《多魚圖》
八大山人《松鹿圖》
八大山人《松鹿圖》
八大山人《雙鷹圖》
畫中的小鳥,有的側頭一瞟,傲視着;有的梗着脖子,半閉眼睛,蔑視着;有的瞪着雙眼,怒視着;有的脖子一縮,全然漠視;有的自顧自梳理羽毛,直接目中無人。
眼神盡是三分譏笑,三分薄涼,四分漫不經心。
八大山人《畫眉圖》
八大山人《孤禽圖》
還有的小鳥單腿而立——誓不兩立,代表他與滿清勢不兩立。
他不許世界輕賤自己,也不與憎惡的世界同流合污,更不想把滿腔憤恨掩埋起來。就算不能言說,無法改變,也要用力翻出一個個白眼。
八大山人《孤禽圖》
可是憤怒久了,迷茫和痛苦隻增不減。
他就像被巨大荷葉壓迫的鳥,耷拉着頭,無助地盯着地面,仇恨、自尊……都壓得他近乎窒息。
八大山人《荷石水鳥圖》
除了畫作内容和署名,常常還能看到一個奇特的印記,仿佛一條蛇,又像一隻鶴。其實是由“三月十九”四字組成,這是崇祯忌日,也是明朝滅亡之日。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八大山人的一生,都在懷念故國。
鶴形簽押
八大山人晚年常住在南昌城裡的寺廟,與方丈“澹雪”交情很深。後來寺院被搗毀,方丈被殺,朱耷在南昌郊區沙洲上建了草屋,孤寂、貧困的活着,直至80歲去世。
老話都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晚年的八大山人,尤其在七十歲之後,他的筆觸相比之前更加平和。
可總覺得淡然如菊的背後,依稀還有其它的力量。
八大山人《瓶菊圖》
像是魯迅重病之後,在近乎遺囑一般的文章裡,依然寫下了一句話: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老殘遊記》的序言中說:“八大山人以畫哭”。畫筆、水墨雖然無言,卻處處都在說:不會忘記、不會和解。永遠給現世以白眼,永遠給故國以熱淚。
八大山人《醜魚圖》
面對浩浩蕩蕩的時間洪流,我們無法阻擋。山河破碎,一生浮沉,是朱耷經曆的切膚之痛。所以不忘記,就是他的選擇。
多年以後的今天,當我們再一次駐足凝望這些畫作,依然能夠感受到:筆墨之後,是無聲的呐喊;丹青之間,有一種隽永的美在緩緩流淌。
或許,這就是不忘記的意義,對苦痛有所共情的意義。即使穿越了時空的長河,一個人的悲苦仍能被看見、被體會,凝結成更隽永、更悲壯的美,成為一群人的共鳴。
八大山人《芙蓉蘆雁圖》
參考資料:
《八大山人傳》. 邵長衡
八大山人 | 孤獨者的光芒 . 北蘭亭
八大山人:一顆極度孤傲心,創造了美學的永恒 . 書法觀
八大山人:世界以痛吻我,給個白眼如何 . 最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