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全稱“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但影響最大的一部經典著作。其中的“心”(梵文hrdaya ),指心髒,含精要、心髓之意。本經系将内容龐大的般若,經濃縮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的簡潔經典,全經舉出五蘊、三科、十二因緣、四谛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至宋朝為止,《心經》可考譯本最少11本,現存9本。其中以玄奘大師譯本流傳最廣。此本略去序文等,隻保留正宗部分,全文僅260字,且文詞通順,容易讀誦。但其譯本内容約有20處與今日所見的梵文本不同。
一、晉 王羲之《心經》書法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臨沂人,有“書聖”之稱。
二、唐歐陽詢《心經》書法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洲臨湘(今長沙)人,“楷書四大家”之一。
三、元 趙孟頫《心經》書法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人,“楷書四大家之一”。
四、明 文徵明《心經》書法
文徵明(1470-1559),字徵明,長洲(今蘇州)人,明代中期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五、明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後期著名書法家,書畫理論家。
六、明 傅山《心經》書法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山西陽曲人,明末清初書法家、醫學家。
田英章楷書《心經》
楷、行、隸、篆、草《心經》歎為觀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