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草書?
丁謙
草書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于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草的意思含有草率、草創之意。《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簡單的說,其主要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書寫迅捷,不易識别。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小草和大草(也稱狂草)。
章草
章草是在西漢中晚期形成,并逐漸成熟,至東漢蔚然成風的一種草書,是隸書快寫的結果。西漢元帝時黃門令史遊作《急救章》,因而得名章草,也有說法是東漢章帝愛好這種書體而得名。章草打破了隸書的書寫規矩,使它趨于簡便。其捺筆用隸書的波挑,隸味很濃,并且字與字之間多不相連,每個單字的筆畫之間出現了牽絲引帶。傳世章草著名作品代表作有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陸機的《平複帖》、索靖的《月儀帖》等。
小草
小草是草書中一種流行最廣的字體。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筆畫行迹,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小草萌生于章草的快寫之中,但打破了章草字字獨立的形式,使上下字之間氣勢相連,顧盼有情。小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成熟于東晉時期。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繼承并發展了東漢張芝始創的草書,風格面貌為之一新。為了和章草相區别,人們把它稱為小草,又稱“一筆書”。代表作有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懷素草書《自叙帖》(局部)
大草
大草又稱“狂草”,在狂亂之中透出優美。狂草出現于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書家,在晉代小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為比小草更為潦草和放縱的草書,甚至很癫狂。其用筆連綿不絕,常一筆數字,變化豐富多端;筆畫的粗細、輕重對比強烈;結字疏密,開合錯落有緻;章法奇逸跌宕,墨色的濃淡、枯濕相得益彰。大草不計一筆一字的工拙,力求氣勢暢達豪放;筆勢大起大落,狂放不羁;以至于成了脫離實用的純書法藝術創作,其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狂草代表作有唐代張旭《肚痛帖》、《古詩四帖》等和懷素的《自叙帖》等,都是現存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