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産生,以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無産階級哲學,否定了剝削階級的舊哲學。
馬克思指出: 以往的“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根本不同于以往舊哲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要科學地解釋世界,而且更強調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種科學性和革命性在實踐的基礎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别于其他一切哲學的最主要最顯著的特點。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哲學,有的也曾提出過實踐的概念,但是未能對實踐本身及其在哲學、在認識論中的作用作出科學的解釋。舊哲學對于社會生活無疑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實際作用,具有各自的實踐意義,但是,它在理論上往往把自己哲學的任務,隻歸結為對世界的批判和對世界的說明。例如,從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到十九世紀德國的費爾巴哈,基本上都是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則完全不同。 第一,它第一次把科學的實踐觀點引入哲學,全面地、科學地論證了實踐及其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和在哲學中的基礎地位;第二,它強調自己的全部理論都要付諸實踐,指導實踐,變為行動, 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才把自己的學說,稱之為 “實踐的惟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自己的理論必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僅來自實踐,而且随時随地接受實踐的檢驗,這就體現和保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科學性。可以說,實踐性以及由它所規定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的生命和靈魂。離開實踐牲、科學栓,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無論在什麼旗号或名義下,違背了科學性,也就是違背了唯物主義和辨證法,也就不再是馬哀思主義哲學主;理所當然地應當加以反對,應當把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剔除出去。
“實踐的唯物主義” 還表明, “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實踐是偉大的革命力量,以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為指導、為武裝的千百萬群衆的實踐,是無堅不摧。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同時又規定了它革命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現為它的無産階級的階級性。馬克思指出: “哲學把無産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産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在階級存在的條件下,哲學都屬于一定階級的意識形态,都具有階級性,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其他哲學的共同點。但是在屬于哪個階級的問題上,它們又具有本質的區别。馬克思主義以外的各派哲學,多數屬于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态,反映了剝削者的願望,為剝削階級的地位,利益作論證,這就不能不使它具有狹隘的剝削階級偏見,少剝削階級哲學力圖把自己打扮成 “全民的” 、 “超階級” 、 “無黨性” 的哲學,其實這卻恰恰暴露了它的階級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虛僞性和欺騙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則完全相反,它是無産階級世界觀的理論表現,反映了無産階級從而也反映了整個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以鏟除一切剝削制度,消滅包括無産階級自己在内的一切現存階級,實現以全人類的解放為目的的共産主義事業,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别狹隘私利。因此,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沒有任何必要隐瞞自己的階級主張、掩飾自己的階級面貌:公開申明為自己為無産階級和人民群衆的利益服務,公開自己的階級性,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别于其他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無産階級世界觀的理論體系。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證;而革命性則是科學性的必然結論和歸宿。離開了無産階級的革命立場,就會為狹隘的私利所蒙蔽而不能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隻有堅持科學精神,才符合無産階級的根本利益、才能體現無産階級的階級性。正如列甯所深刻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者之所以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嚴格的和高度的科學性 (它是社會科學的最新成就) 和革命性結合起來,并且不是偶然地結合起來(即不僅因為學說的創始人本人兼有學者和革命家的品質) ,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結合在這個理論本身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