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他以小說名世,代表作有《廢都》《秦腔》《高老莊》等等,但他的散文也毫不遜色,如《醜石》《我的小桃樹》等等。賈平凹散文創作中有一個鮮明特色:富有哲理色彩。
賈平凹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景象。在他的《醜石》《靜虛村記》《靜水深流》等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藝術特質。作品往往通過一些日常中的石頭、村落、流水、月亮、桃樹等景物,抒發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感悟。在一種樸素而又自然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對生命、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得散文透着一種深邃的哲思。
這種哲理性的感悟不是生硬的哲理說教,而是出自作者自己鮮活的生活體驗。他通常從身邊的生活世事中洞悉人生真理,随感而發。如《三遊華山》,作者由三次遊曆華山寫起,表面上是在寫遊記,但最後筆鋒陡轉,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巧妙道出:“知之不知,才要欲知。”評論家費秉勳說:“除了遊記作品外,賈平凹大部分散文的結穴,都歸總到哲理的闡發。”這種哲理闡發,并不是美文的技法,而是出自作家的特異感受和體察生活所獲得的獨特見解。在《對月》中,賈平凹通過月亮來思考人生,“人再小,要長老;人老了,卻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圓的接榫。冬過去了是春,春種秋收後又是冬……”“所以,我再不被失敗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為老死而悲了,再不為生兒而喜了”。作者通過月圓月缺這種現象,對人生進行思考,蘊涵着深刻的人生啟迪,充滿着哲理光輝。這些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既沒有深奧的語言,也沒有大而空的說理,隻是以一個經曆者的身份講述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不炫耀、不張揚,在樸素自然的描述中閃爍着哲理的火花。
— END —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