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契可尼效應”說,一個人對自己曾經沒有完成,沒有做好卻中斷的事情,有一種特别深刻的記憶。
這種未完結的事情,會讓人處于一種不甘心的狀态,總是幻想時光能倒流,重來一次會不會有另一種符合自己意願的結局,就會時不時想起,讓人無法釋懷、念念不忘。
女人非常在意男人心中的忘不掉的女人,因為這樣的女人對現任來說是嚴重的威脅,容易沒有安全感。
對于男人來說,想忘卻忘不了也是一種痛苦,摻雜甜蜜、辛酸、苦澀等,如蟻噬心,不要命,卻讓人痛癢難耐。
男人想忘卻忘不了的女人,不一定是初戀,卻一定是在他心中留下烙痕的人。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男人想忘卻忘不了的女人,是有原因的:
投射效應,會讓男人誤以為自己還愛着。
“投射效應是很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之一,是指将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
人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容易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
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
感情中常見的幾種投射效應的情況,可以是這樣呈現出來:
自己忘不掉,就誤以為自己還愛着。
自己還愛着,就覺得對方也還愛着。
不過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和反應投射相對應的結果。
《大上海》中成大器一直念念不忘初戀葉之秋,各自身邊都有新人之後他們相逢,他盡力掩飾自己的激動,卻被眼神出賣,更沒想到葉之秋求他隐瞞兩個人的過去。
我想他是失望的,但是他依然願意為她做任何事情,哪怕他内心翻江倒海,依然能面無表情地說:“我和程太太你素不相識,有什麼過去?”來讓葉之秋安心。
哪怕他身邊有了别的女人,但他内心依然愛着葉之秋,誤以為她同樣深愛着他,卻抵不過時間的洗禮,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值得人懷念和惦記,尤其在投射效應的作用下,必然放大了對應的結果,造成一種錯覺。
邊際效用遞減定律,求不得的,才是最好的。
邊際效用遞減定律是從經濟學中引出的一個規律:當一個正向的動因增加時,會換來一定效果,但是當動因持續增加時,效果的增加會越來越少,直到最後,無論動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長了,這就是“遞減”。
套用到感情中就會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也是最讓人念念不忘的?
兩個人确定關系時獲得的邊際效用是80%,熱戀期所獲得的邊際效用是100%,而随着相處時間和矛盾的增加,到嫌棄對方,這時的邊際效用為0%,再往後,嫌棄變為讨厭,邊際效應便為負數了。
然而,求不得的人,因為沒有完全擁有,便停留在阈值最高值上,也便是停留在邊際效用100%上。
成大器和葉之秋因為道不同而分手後,他在看到葉之秋嫁人後選擇了跟阿寶在一起,初戀就成了未完結的感情,愛也停留在最美好的一面上,他才一直念念不忘。
男人想忘卻忘不了的女人,一般是在他付出很多,卻依然無法在一起的人,沒能在一起給内心留下很大的落差,造成不甘心和求不得,越發覺得對方才是自己最愛的人。
凡勃倫效應,那個人是自己碰到最好的,或戀情是人生的“高光時刻”。
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睐。
放在感情中同樣适用,男人想忘卻忘不了的女人,如果不是他碰到的女人中最好的,要麼就是當初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是最美好的。
分開後,男人再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女人,又或是再也沒有深情投入過,兩個人的過去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美好,化作心上的朱砂痣,想除掉又不舍得。
那個人或許是男人付出最多的人,卻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對方就成了“奢侈品”,可遇不可求,在自己能力沒有達到之前,根本無法擁有,就成了男人想要征服的目标。
随着能力的變化,能夠擁有時發現早已錯過,應了那句“有生之年遇見你,已經用盡我一生的運氣”。
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就無法擁有;有些人,一旦錯過就注定抱憾終身;
想忘卻忘不了的人,往往是求不得的,對方在你的心中一直停留在高光時刻,再多的後來者也無法超越,不是不可能,而是你不許而已。
心有遺憾,就有黑洞,那個人走後寸草不生,用再多的東西都無法填滿虛無。
越是懷念,越是忘不掉,隻有咀嚼陳年舊事來添一絲甜蜜,好平複那想念的苦楚。周而複始,早就忘了為什麼還會想起,卻在人前隻字不提,内心從此有了别人不能觸碰的秘密,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你愛的人,也恰好愛着你。最遺憾的事,卻是入了心的人不能在一起。想愛,早已失去擁有的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沒有資格說愛。
男人的柔情隻給他最愛的女人,哪怕此情成追憶,那個人永遠是他的“心魔”,想忘都忘不掉,一直埋藏在心裡。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忘不了的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歡迎留言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