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政府的強力監管,另一方面是市場的激烈競争,民非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找準新定位,謀求新發展?昨天,上海市楊浦區首屆民非教育高峰論壇舉行。當天,《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培訓協會公約》随即發布,這是上海發布的首個培訓公約。
據了解,自“一标準兩辦法”出台,上海已有1000多家培訓機構經教育部門審核納入政府白名單。
教育行業飛速增長,德勤中國教育行業主管合夥人盧瑩在論壇上分享一組數據顯示了這一趨勢——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68萬億元,預計至2020年将達到3.36萬億元,至2025年将達到5萬億元。而在整個市場中,K12課外輔導占據一定份額,調查顯示城市學生每周花費10.6小時進行課外輔導,這一領域始終需求強勁。
針對當前民非教育發展趨勢,盧瑩指出,行業高速增速快的大環境下,政府政策呈現的“強監管”将令行業越來越規範,在市場和政策引導下的數字化發展将是必然趨勢。
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培訓協會會長、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楊鵬認為,教育培訓行業實現了從單一培訓到多元服務的轉型,是公辦教育的有利補充。目前,培訓行業的全面整頓,短期内可能會造成培訓機構的不适,但更有利于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上海市鞍山初級中學校長史昱認為,體制内的辦學與民非的培訓應是錯位發展,相互補充。她希望校外培訓機構能夠做好學校教育無法兼顧或者比較薄弱的環節,比如綜合實踐課程、科創課程、生态課程、人文行走課程等,滿足學生選擇性學習、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需求。
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朱春陽則從社會消費者的角度,探讨了“理想的培訓機構應該是什麼樣”的問題。他提出,百姓對優質教育培訓資源有着強烈需求。他希望教育機構應保證教學體系的連續性、科學性,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對工作要有熱情和責任心,不僅傳授知識和技能,還應教會孩子尊重和關心他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此次發布的《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培訓協會公約》主要包含了“傳承優良傳統,謀求高遠發展;嚴守法規紅線,誠信規範辦學;重視教育質量、積極責任擔當;加強自我服務,深化合作共赢;加強自我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維護良好形象,打造靓麗名片;搭建溝通橋梁,融洽政府關系”七大方面的内容,會員單位将恪守公約,并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作者:張鵬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