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屋脊的奧秘?莽莽高山、皚皚冰雪,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西藏自治區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一支測繪隊伍用雙腳丈量了這裡的雪域山川,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探索世界屋脊的奧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探索世界屋脊的奧秘
莽莽高山、皚皚冰雪,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西藏自治區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一支測繪隊伍用雙腳丈量了這裡的雪域山川。
第三次全國國土資源調查中,自然資源部安排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牽頭,聯合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自然資源部重慶測繪院(以下簡稱“三局一院”)組成的這支測繪隊伍,已于今年年初陸續趕往西藏。在千山之巅、萬水之源,他們利用優于1米的衛星遙感數據開展國土調查,現已基本完成外業核查工作。
千餘名測繪隊員離開家人,克服高海拔作業的重重困難,鏖戰在遼闊的雪域高原。
這一次測出的家底很精确
那曲市是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的測點。這裡是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全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攝氏度。
從那曲市當雄縣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走過一段冰川峭壁間高低不平的“搓闆路”,就來到了納木錯鄉測點。雪山環繞的納木錯鄉,5月中旬的天空仍飄着小雪花。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的測繪隊員嶽永勝正在進行國土調查的外業拍照舉證工作。他拿出外業拍照需要使用的平闆電腦,脫下手套,右手食指放在嘴裡哈會兒氣,這才終于可以操作平闆電腦。操作頁面顯示此時正有18顆衛星支持這台平闆的定位和作業情況。
“拍照是國土調查外業工作的重要一步。戴着手套沒辦法操作平闆,天氣再冷也得把手套摘了再工作,但脫了手套用不了兩分鐘手指就會被凍得僵直,随時得用嘴給手指哈氣。”嶽永勝拿邊尋找最佳拍照點邊介紹:“外業人員在拍照舉證時,必須進入到舉證對象周圍找到最佳拍攝角度,絕不能開車來到測繪點後打開車窗随便按一張。”不隻拍攝位置,嶽永勝對取景也要求甚嚴,他展示道:“當我們舉證對象就是對面的湖時,那麼取景畫面中的天空不能超過全部畫面的三分之一,岸邊土地不能超過四分之一,湖面則必須超過二分之一。”
嶽永勝介紹,對舉證照片的嚴苛要求,是保證數據真實精确的關鍵環節。“有一次我們去那曲另一個縣完成拍照舉證工作,由于環境太惡劣,風雪天視物困難,兩天内拍回的80多張照片在我們複查時發現都不合格,于是隻能回到那個縣重新拍攝,決不能偷懶上傳不精準的照片。”嶽永勝說,就是要做到每一個步驟的精益求精,才能守住數據精準“生命線”。
不隻是外業拍照舉證,精确二字也貫穿了西藏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測繪工作的每一個細節。“測繪分為外業和内業工作,工作流程主要是内業首先通過預判畫出工作底圖,外業作業人員去實地測繪點拍照舉證,最後再由内業作業人員統一整理上傳數據庫。”“三局一院”國土三調項目協調綜合組組長秦先鋒說:“三調工作對每一個流程的完成情況都有明确要求,比如外業在拍照舉證時,必須要拍清楚每一個測繪點的遠景、近景和内部特征,同時每張照片的天空、測繪主體、地面都有明确的比例要求,拍出的照片不可以進行後期修改和裁剪。”
“同時,相比二調,三調的技術指标要求也更精确。三調要求農村土地調查全面采集優于1米級分辨率的衛星遙感數據;城鎮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全面采集優于0.2米的航空攝影數據。而之前二調要求的分辨率大約在2.5米到5米。”秦先鋒介紹,“這就意味着三調形成的數據庫中至少可以看清每一個1米見方的土地利用情況,比二調結果精确了很多。”
“缺氧不缺精神”的測繪人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是穿梭在雪域高原測繪人的真實工作寫照。走進拉薩的三調内業工作辦公室,牆上貼着這樣一張時間表:早上八點半開始工作,晚上十點鐘下班,中間隻有午飯兩小時、晚飯一小時的休息時間。沒有雙休和節假日,自從西藏三調工作開始後,測繪隊員每日如此。
外業工作則更為艱巨。西藏地理條件特殊,很多測繪點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反缺氧是隊員們進入高原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在測繪隊員的辦公地點,“缺氧不缺精神”幾個大字挂在走廊顯眼處。
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外業測繪隊員昝瑾輝是個“95後”,參加西藏三調項目也是他第一次進西藏。“第一次入藏,我高反也比較嚴重,到達那曲後的第一晚有低燒、頭痛的感覺,但第二天就忍着頭痛跑外業了。”昝瑾輝說,這次項目任務緊,隊友們都是前一天晚上到達測繪點,第二天早上立刻進入工作狀态,有高反就自己克服。“一開始也覺得條件艱苦,但聽老師傅們講起當年測珠峰時的情景,就會不自覺被測繪精神鼓舞,也立志要好好繼承這種精神。”
高原地區終年積雪,很多地方甚至沒有正常的道路通行,這是外業隊員們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我們去年11月進入西藏開始三調工作,幾乎是入藏後就立刻開展外業調查,和風雪賽跑。因為西藏的冬天很漫長,我們必須趕在大雪徹底封山之前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不然就趕不及5月底結束外業調查。”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三調項目現場指揮孫睿英說,外業隊員們每天不到7點就要從駐地出發,星辰漫天時才匆匆返回。“隊員們的微信步數每天都得超過25000步,經常占領微信步數的朋友圈封面。”孫睿英笑着說,每個外業隊員都成了運動達人。
雪域有真情
高原的風雖凜冽,但高原的人卻充滿了溫情。
3月中旬,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外業隊員賈超峰在與隊友完成了尼瑪縣外業核查工作返回駐地時,車輪突然深陷冰溝。“雪域高原就是這樣,大雪封山時進不來,等到氣溫回升冰雪融化時路又很難走,因為道路都被冰雪覆蓋,車輛開在正在融化冰川路上,很容易陷入冰溝。”賈超峰和隊友的車陷在卓尼鄉,距離尼瑪縣城150公裡。當時已是晚上9點,山高路遠,救援隊伍無法連夜趕來營救。
困境中,隊員們隻能找到附近村落的村長說明情況,請求支援。村長聽明來意後,邊比畫邊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告訴他們:“你們放心,我這就帶人來幫忙。”沒一會兒,村裡10多個藏族漢子趕來了。
此時已經接近夜裡12點。3月尼瑪縣的深夜,氣溫最低能達到零下40攝氏度,汽車陷入的冰溝随時會被結實地凍住。“藏族老鄉們在冰溝旁邊用牛糞點了篝火,幾個壯實的漢子輪流跳進冰溝裡,用手托着車繩盡全力往外拉。因為天氣實在太冷,每個人最多在冰水裡待十分鐘,就得上岸烤火。”賈超峰回憶,整整一夜,老鄉們就這樣在冰溝裡輪番上陣,冰水打濕了褲腳、凍住了衣衫,他們就上岸烤烤火,然後跳下去繼續幫忙拉車。沒有一個人離開。直到淩晨4點,車子終于從冰層裡拖了出來。
“老鄉們的支持讓西藏三調工作更加順利。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是我國将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資源首次全要素統一進行的調查。對于西藏來說,有了三調隊員們用堅忍和毅力建成的測繪數據庫,我們就可以直觀且清楚地看到西藏每平方米土地的利用情況,這會為雪域高原的生态保護和今後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秦先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