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彙率一跌再跌,創近二十年新低。2021年6月,歐元兌美元彙率1:1.2。2022年7月,歐元兌美元彙率兩度跌破1:1。
為什麼美元一家獨大,而歐元卻持續、大幅的貶值?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歐美日英等發達國家央行一起放水。
正常來說,央行大放水,貨币就會變毛。
因為美聯儲在疫情期間放水最多,再加上美國疫情反反複複,所以從2020年初到2021年年中,歐元兌美元彙率持續升值。
但是,2021年下半年,形勢卻突然改變。
因為美國經濟底子更好,再加上手裡有疫苗,所以相比歐洲,美國經濟率先複蘇。
由于天量流動性進入經濟系統,美國老百姓手裡有錢,消費情緒高漲,美國通脹率不斷走高。
為壓制即将失控的通脹,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美聯儲不斷對外放風,宣稱要停止疫情期間的大放水。
歐元的大幅貶值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美聯儲的收水過程,一共分三步,第一步是縮減購債規模,也就是TAPER。
上個月印鈔2000億,購買2000億國債,這個月縮減到1800億,下個月再縮減到1600億,這個過程就是taper。
Taper之後,下一步是加息,也就是把之前降到0的利率加回來,這樣一方面能防止經濟過熱,通脹失控;另一方面也為将來的危機,留足降息空間。
第三步是縮表。美聯儲放水,就是印鈔票,買債券,這個過程會擴大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所以放水、印鈔、擴表是一回事。
同樣的,美聯儲收水,就是抛售國債,回籠之前印刷的美元,這個過程就是縮表。
- 2021年3季度,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開始不斷的和市場聊Taper。
- 2021年11月,taper正式落地。
- 2022年3月,美聯儲第一次加息25個基點。
- 2022年5月,美聯儲宣布将從6月1日開始縮表。
可以看到,美聯儲退出寬松貨币政策的時間,正是歐元快速貶值的時間。
這裡我們要多說一點,影響彙率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有四個:一是利率;二是通脹率;三是經濟增速;四是風險。
正常來說,利率高的國家,因為套息交易,所以資金會流入,本币升值;
通脹率高的國家,因為貨币購買力不斷縮水,所以資金會流出,本币貶值;
經濟增速高的國家,因為投資機會多,所以資金會流入,本币升值;
風險事件爆發時,比如發生地緣沖突或者經濟危機,那資金會流到更安全的資産上,這個時候美元、瑞士法郎、日元等避險貨币就會升值。
2021年下半年,歐洲經濟半死不活,再加上通脹并不嚴重,所以歐洲央行選擇繼續放水。
而同一時間的美聯儲已經停水,因為美國利率上升,再加上美國經濟恢複的更好,所以此時的美元更強勢,歐元貶值。
正常來說,隻要歐洲央行跟美聯儲一樣,開始加息縮表,那美國和歐洲的息差縮小,歐元彙率就會反彈。
但2022年2月,在美國的不斷撺掇下,俄烏沖突爆發,歐元反彈的劇本沒了。
俄烏沖突,歐洲躺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接受采訪時說道:“起初,我以為歐洲隻是向自己腳上開了一槍,但現在很明顯,歐洲經濟正向自己的肺部開槍,它喘不過氣來”。
對歐元來說,發生在身邊的俄烏沖突,帶來了三個災難性的後果:
一是避險情緒升溫,數千億資本流出歐洲,美元再度大幅升值。
二是失去了廉價的俄羅斯能源和糧食,歐洲通脹率快速走高。
今年6月,歐元區CPI創下了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高,同比上漲8.6%,跟通脹爆表的美國半斤八兩。
三是天然氣短缺重創了歐洲的工業生産,歐元區各國的經常項目收支、PMI、制造業産能利用率等指标都表現很差,甚至連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也出現了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
去年下半年,歐元貶值的邏輯是: 美聯儲率先收緊貨币政策,歐洲和美國的息差擴大,歐元貶值。
但今年上半年,俄烏沖突爆發之後,歐元貶值的邏輯就複雜多了:
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切斷了能源供應,這導緻歐洲的經濟基本面越來越差,同時通脹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不斷的加息。
雖然美國和歐洲都是通脹爆表,但美國經濟更健康,加息的空間更大。
- 2022年5月,美聯儲加息50個基點;
- 2022年6月,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
到目前為止,美聯儲已經累計加息了1.5%,而歐洲央行一直磨磨蹭蹭,直到6月份才宣布,将在7月開展11年來的首次0.25%的加息。
俄羅斯的反制措施不斷升級,美聯儲加息又導緻歐洲、美國的息差不斷擴大,資金從歐元區瘋狂湧入美元區,這就是歐元彙率在今年上半年繼續暴跌的原因。
最後一個問題,四面楚歌的歐元還有救嗎?
想穩住歐元彙率,歐洲的路大概隻有兩條:
一是把俄羅斯的廉價能源續上,這樣不但經濟能緩一口氣,而且高通脹也能緩解;
二是跟着美聯儲加息,縮小歐洲與美國的息差。
最近幾天,俄羅斯關閉了通往歐洲的北溪1号輸氣管道,很顯然,第一條路,短期内走不通。
歐元彙率想要挺住,其實隻剩歐洲央行加息這一條路。
但這裡有一個緻命的問題:美聯儲的貨币政策隻需要為美國負責,而歐洲央行卻要為一盤散沙的19個成員國負責。
歐債危機,風雲再起當前,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等歐元區成員國債務負擔沉重,如果歐洲央行貿然加息,那稍有不慎,就可能再度引爆歐債危機。
12年前,歐債危機爆發的原因是希臘等國的公共債務與GDP比率嚴重超标,歐豬五國負擔不起巨額的國債本金與利息。
12年後的今天,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的公共債務/GDP比率,不但大幅超過了《馬約》規定的60%紅線,而且比2010年的歐債危機時期還高。
這是歐元區各成員國的公共債務與GDP的比率。
可以看到,這一大票國家的負債率都遠超60%,而且高于2010年。
歐元區19個成員國,經濟狀況、債務負擔各不相同。
德國經濟好,政府的負債規模也控制的很好,但希臘、意大利、葡萄牙等國不但經濟不行,而且政府的對外負債也很高。
因為擔心意大利等重債國再次爆發債務危機,債券投資人紛紛抛售高風險的意大利國債,買入低風險的德國國債。
意大利國債收益率飙升,意大利與德國的國債息差一度高達2.5%。
要知道,上一輪歐債危機時,德意兩國的息差也就這個水平。
由于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開始押注意大利等國出現債務危機,如果這時候歐洲央行再大幅加息,那弄不好歐債危機就真的會爆發。
彭博經濟研究院就警告說:“哪怕利率提高到3%,也可能将意大利的巨額主權債務推向爆雷的境地。”
歐洲的解藥歐洲央行的當務之急是降低意大利等重債國的國債收益率。
為解決德國與意大利國債息差不斷拉大的問題,歐洲央行最近研究了一款“抗碎片化工具”。
這個工具簡單說就是:歐洲央行把手裡的德國國債賣掉,然後買入意大利國債,這樣德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意大利國債收益率下降,德意兩國的息差就會收窄。
如果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和德國國債收益率接近,那歐洲央行開始加息,就不用擔心意大利國債暴雷了。
但是這個抗碎片化工具說白了就是歐洲央行掏錢,給意大利國債接盤,其實質是德國對意大利的轉移支付,德國人成了大冤種。
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就說:“希望歐洲央行制訂限制條件,以避免央行為政府融資。”
歐元區本來就是個勉強湊起來的大拼盤,内部一直是紛争不斷。
歐洲央行的這個神器-“抗碎片化工具”能不能推出,推出後有沒有效果,都說不準。
總結總結一下,歐元彙率怎麼走?未來主要看四個問題:
一是能源問題能不能解決?
如果俄羅斯能早點把北溪1号修好,恢複管道氣供應,那歐洲天然氣價格可能從高位回落,從而對歐元反彈形成支撐。
二是美聯儲會不會繼續加息?
因為美國6月CPI又創曆史新高,野村證券甚至預測美聯儲會在7月加息100個BP,如果美聯儲繼續瘋狂加息,那歐洲和美國的息差會進一步擴大,歐元還得跌。
三是美聯儲一直加息,會不會加出經濟危機?
在美聯儲的加息周期中,美國難受,地球上的其他國家也跟着難受。如果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甚至引發金融危機,那避險情緒升溫,歐元可能還要跌。
四是歐洲會不會再次爆發主權債務危機?
如果歐債危機重燃,那歐元區的麻煩就大了,到時候歐元跌不跌?可能就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