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陝西人,都有一段羊肉泡馍的故事。在陝西人眼裡,這種家鄉的“好吃的”,是高級美食。不論城市,還是鄉鎮,幾乎每條街道都能找到一家“老字号”的羊肉館。一碗看似豪爽簡單的羊肉泡馍,其實内在精緻複雜,就如同人的情感世界。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要是有什麼“好事”或者“重要的日子”,下不起館子慶祝,老媽就會親自煮上一鍋羊肉泡馍,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把馍片掰碎,就着糖蒜,美美地吃上一頓。
新兵的時候,不适應部隊生活的我哭着鬧着要回家。新兵連長給我家打電話說:“這小子準是吃了異鄉食物,不消化,鬧情緒。”老媽一聽,立刻放下手頭的所有營生,火急火燎地跑到千裡之外的新兵營給我做思想工作。媽媽還帶來了她親手做的一整保溫桶的羊肉泡馍。
說來也怪,在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将羊肉泡馍風卷殘雲之後,老媽的幾句撫慰,讓我的壞心情一掃而光,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證,一定在部隊好好幹。從此我認定,凡是思鄉,定是“蛋白酶”在作怪。于是,每次休假回家,我總會上街買上兩斤上好的羊肉,吃一頓“老媽号”羊肉泡馍。
随着年齡越來越大,爸媽的養生觀念也越來越強,飯桌上低鹽低脂的菜吃起來實在沒啥滋味。去年在家休假的一天,又一次面對桌上清淡飯菜的我終于受不了了,跑到一家“老字号”泡馍館,點了一份“獨食”。不一會兒,服務員便端上來一碗漂着油花的羊湯。我一邊大快朵頤一邊想:館子裡的就是好,味道香,油大,解饞!
回到家裡,隐約聽到爸媽在房間的對話。老媽傷感地說:“他爸,你說孩子是不是在外面待久了,不喜歡吃我做的飯了?為了讓他吃好,我可是用盡了心思啊!”老爸則在一邊安慰:“娃在外面吃一頓也挺好,換換口味,你别想多了。”聽到這裡,我突然覺得胃裡堵堵的,一股歉意瞬間湧上心頭。
其實,就是在那次休假,進站的列車還沒停穩,我遠遠地便看見在站台上等候我的爸媽。老媽顯得消瘦了很多,兩鬓也多了幾絲白發。下車後,我心疼地抱着她,“責怪”了好久。休假結束歸隊的那天,爸媽又來送我。在相同的位置,我驚奇地發現,老媽的頭發竟然黑了回來。原來,老媽為了不讓我操心,前一天晚上偷偷跑到理發店染黑了頭發。坐在車上,看着一個勁地朝我擺手、嘴裡不知道在說着什麼的老媽,看着她那頭不太自然的黑發,我的眼眶瞬間便濕潤了。
聚少離多的日子裡,我越來越想念老媽做的羊肉泡馍。多少次,我回憶着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羊肉泡馍的情景:掰碎馍片,舀上一勺老媽自己做的油潑辣子,剝一塊老媽自己腌的糖蒜,連肉帶湯地吃進肚裡,一股股暖流便遊走在全身,彙聚在心頭。
“媽,今年春節我回家,别忘了給我做羊肉泡馍……”電話那頭,老媽像個孩子般“咯咯”地笑出了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