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這三個字可謂是耳熟能詳,在我們的印象裡,在潑水節那幾天,大家互相潑水,表達誠摯的祝福,玩得好不快樂。
但潑水節并不是我國獨有,東南亞地區的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地都有潑水節,甚至可以理解為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
而我國也存在潑水節,大多是在西雙版納一帶,熟悉地理的這裡就知道,潑水節正是我國傣族少數民族的節日。
潑水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潑水節期間,大家會用純淨的清水互相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中旬。
另外潑水節就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會持續3-7天,展現了傣族的飲食文化,舞蹈文化,服飾文化以及民族崇尚等傳統文化。
期間傣族人民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充分展示了傣族感悟自然,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同時,潑水節也是加強西雙版納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紐帶,對促進經濟文化發展有重要作用。
在2006年,潑水節這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潑水節是怎麼來的?曆史上,潑水節起源于印度,後經緬甸傳入了雲南傣族地區,距今有着700多年的曆史。
有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想盡辦法都除不掉他。後來,魔王搶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
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中知曉了魔王的弱點,用魔王的頭發勒魔王的脖子,就能将魔王置于死地。
終于一次,七姑娘趁魔王熟睡,用魔王的頭發勒了魔王的脖子,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
可是魔王的頭一掉到地上,地上就燃起熊熊大火,七姑娘一抱起頭,火就熄滅。
為了避免大火燃燒,這七個姑娘就輪流抱着魔王的頭顱,一年一換。
而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就給抱頭的姑娘身上潑水,沖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勞,
為新的一年消災除患,祈禱新年的美好,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
總結來說,潑水節是傣族人民很重要的節日,也是當地很熱鬧的節日,既彰顯了我國少數民族的特有風情,也聯動了我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聯系,如果哪一位有幸在潑水節的時候去到西雙版納,一定會喜歡上這一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