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個月前,一茶友終于從我這拿到了這把【三不】銀壺。
順豐空運,隻為了他能早點收到。
隔天就在朋友圈看到他曬圖,配文是——
搬進新居,窗明幾淨!
期盼二個月的三不壺終于做好了,精工局純銀手工訂制,重850克,容量1.1升多。一把錾刻着“不說”“不聽”“不看”三不猿的銀壺。嵌銅很棒!準備開壺,喝茶。
他問,紫砂開壺很複雜,這銀壺怎麼開壺?
我說,不像紫砂那麼繁瑣,注水,煮沸,倒掉,
再注水,煮沸,再倒掉。
擦拭好銀壺内外,投入清水,水量以壺嘴入水口三分之二處,或說壺身容量的七成為宜,靜候10分鐘左右,待水沸,開始沖泡喝茶。(這段碎碎念了一下,也算是個開壺指南吧)
精工局銀壺茶友拍攝
02
他的茶器家夥什兒,有好些個,不管是紫砂還是鐵壺,除了常用的,有些買來,偶爾會因為我們前去,拿出來賞賞用用,通常是一直擱置着的。
他總說,這些都是稀物。
我問,那個xi?
他說,稀有的稀。
太喜歡而不舍得用的稀物。
太貴重而不舍得用的稀物。
還有怕一不小心碎了而擱置的稀物。
精工局銀壺茶友拍攝【三不壺】
人與物件的相處,一直是饒有興緻的事情。
看到身邊朋友的茶器生活,我總會想起《道德經》裡的一句話——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此句大意是:過分的愛惜會招緻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招緻沉重的損失。再直白點說,對于物件,人很容易陷進去——要麼人為物役,抑或是物為人役。我也在這個圈裡打轉過好多次。
這把三不銀壺,他是一直用着養,還是像之前的茶器一樣,因為稀物而收藏起來,我當時也沒細問。
03
昨兒個,他說,再給我打一款三不吧。
我問,上一把三不壺呢?你又準備擱櫃子裡藏着啦?
他說,這把是幫朋友訂的,朋友來喝茶,覺得這款不錯,我那把一直用着呢,以前不舍得用的紫砂,最近也都拿出來用了。
我問,怎麼舍得啦?
他說,本想着,好物件得珍惜點用,後來擱置這麼久,快成擺設啦。老放着也怪可惜的。用10年的一把壺和10年前的一把壺,我想還是不同的。
文創造物精工局【三不】銀壺
04
關于物件,古人從很早就開始探究人與物的關系——
格物緻知、明物窮理、物盡其用、正物之性,以盡物德……
等等等等。
其中的各種理論,在此不深究分析。
我想,歸根到底,對于一個器物,我們可能就是這麼幾個階段——
明物,正物,盡物。
更淺顯一點說就是——這個物件是什麼來頭?各個細節設計是怎樣的?我喜歡她的哪一處?朋友問起,我怎麼介紹這個物件給他們?
擁有之後,我要用它來幹什麼?我怎麼更好地使用它?
喝茶的人用銀壺,從功能上講,就是淨水,滅菌,去異味,利茶,朋友來了,我能用這把銀壺煮一壺好水,用薄軟甘甜的水沖泡一壺好茶,大家喝得舒暢。
從器物本身來說,可以就是喝茶之餘,大家欣賞欣賞這壺的氣韻,聊聊這款三不壺,一眼看去,壺形觀感如何?我拿在手裡,手感穩重不?怎樣?壺身錾刻的三不猿,三不壺名嵌銅,細節如何?我用它出水斷水,水流如何?聊聊這【三不】之道,也是茶席上的一個話題,器修,茶修。
而一切明物,正物之後,就是盡物。
這個盡字,
一是說,物得其用;
一是說,物用得宜。
畢竟,物有竟時。
這也就是很多人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如何用好,且養好這把銀壺?
一張打的銀壺壺嘴細節圖
05
朋友的銀壺氧化地均勻,包漿後的色澤感特别漂亮。
一茶友曾問她讨要養壺秘訣。
她說,就常用常擦,盡量避免磕碰,愛惜着用。其餘的交給時間慢慢潤。
茶友私下嘀咕,這算什麼秘訣啊?
我卻心領神會。
或許,他還沒有理解到——愛的本源就在這惜字上。人有惜物之心,物才能有悅人之美。
物件,物件,常用常新。
願你得稀物,
願你能惜物。
——
書于文創造物精工局 2017.8.21
我們在靜心創作有益人心的銀壺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