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雖然這個節日并不是那麼有名氣,但它的節俗卻很豐富,内蘊深廣,包含了我國與佛、道,以及儒家的文化理念。
中元節又稱“鬼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的名字起源于北魏。在佛教來講,七月十五這一天叫盂蘭盆節,起源于梁武帝。 在儒家來講,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弘揚孝道的日子。中元節融合儒釋道三家的文化思想,所以這天的節俗非常豐富,主要有下面這六種。
一、祭祖
民間傳說在七月十五這一天,祖先的靈魂會返回家中,探望自己的子孫,所以人們就需要祭祖。祭祖的儀式有很多種,或者上墳燒紙,或者在家供奉祭品,或者放河燈。有的地方還有一些特定的儀式,在這天晚上接祖先靈魂回家,每天早、中、晚三次供養祖先飯食,一直到七月底送回為止。
二、中原普度
民間傳說人死後會變成鬼魂,遊蕩于天地之間。中原普度,就是為了祭拜那些沒有後代子孫祭祀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博愛”思想的一種表達形式。人們在農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之間,會擺出各種祭品祭祀這些鬼魂,并祈願平安吉祥,風調雨順。
三、放河燈
放河燈,也稱“放水燈”、“放江燈”,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因為這種燈的底座經常是用紙片、木頭做成蓮花瓣形狀的,甚至有時候就直接用荷葉做成底座。放河燈的時候,人們點燃燈座上的燈盞或者蠟燭,任其在江河湖海中漂亮浮沉。傳說這樣就可以将一切亡靈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
四、放焰口
放焰口是一種佛教的儀式,是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餓鬼的法事。按佛教的說法,向餓鬼布施食物就叫作放焰口。法事結束後,人們還會在自家門口燒香祭拜,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五、投标福物
中元節祭祀活動結束以後,還有一項娛樂活動——投标福物。這些福物都是組織祭祀活動的會員以及熱心人士捐贈出來的,品種花樣很多,比如生活用品;兒童玩具、元寶、米桶等等。因為相信“标”到一件東西可以給自己帶來福運,所以大家都很慷慨,這些開标的款項,一般會作為慈善資金,也可以為下一屆中元節活動積累資金。
六、搶孤
搶孤是一種民間的廟會活動,一般在中元祭祀之後,主持人就會一聲令下,把祭祀的供品提供給人們搶奪,這就叫“搶孤”。傳說因為七月中原普度,很多鬼聚集在此分享供品,為了防止這些鬼魂流連忘返,大家就發明了這項“搶孤”活動,當這些鬼魂看到那些比他們還兇猛的人在搶奪供品時,就會吓得四散奔逃了。
,